周振华看着院子里的大树,想着把空间里的玉灵蜂群安置在大树上。
这个念头一起,如同在心湖中投下一颗璀璨的灵石,瞬间激起层层叠叠的涟漪,让周振华的心头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悸动与火热期待。
周振华看着空间里的玉灵蜂群,这个源自他体内那方神秘空间、与他命运紧密交织、福祸相依。
玉林蜂群是周振华上山获得的。一直是他最深沉的秘密和最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它们酿造出的玉灵蜜,色泽澄澈如金珀,滋味甘醇超凡,更似乎蕴含着某种微弱的、难以言喻的灵性滋养,是他家食材品质如此出众、味道如此俘获人心的核心秘密之一。
然而,长久以来,只能将它们小心翼翼地安置在无法示人的意念空间里,周振华总觉得有些委屈了这些灵气逼人的小宝贝。在那里,它们虽然安全,却仿佛生活在一个人造的、静止的盆景中,缺少了真实世界的阳光雨露、四季更迭和与万物的互动。
他也少了许多观察它们自然习性、与它们真正共存共荣的乐趣。那种感觉,就像是珍藏了一件绝世瑰宝,却只能深锁匣中,无法亲眼见证它在天地间的熠熠光辉。
如今,眼前这方日渐宽敞、即将被打理得井井有条的院子,这几棵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大树,这充满自然气息的环境,岂不是为这些小精灵量身打造的、完美的新家?既能让它们回归自然,又能巧妙地掩藏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之中。
他的目光如同精准的罗盘,立刻锁定在院子东南角那棵年岁最久、长得最为粗壮遒劲、枝叶郁郁葱葱的老槐树上。这棵树是看着他长大的,树干粗粝而坚实,需两人方能合抱,巨大的树冠亭亭如盖,投下大片清凉的绿荫,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斑驳跳跃的光点,显得既稳固可靠又充满了勃发的生命力。而且它的位置相对僻静,靠近院墙一角,不易被不经意的访客轻易打扰,简直是理想的天然蜂坊基座。
“就是这里了。” 周振华心中笃定,一股混合着责任感、创造欲和淡淡喜悦的暖流油然而生。他不仅要给玉灵蜂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更要倾注心血,为它们打造一个能自然繁衍、生机勃勃,更能完美掩人耳目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家园。
他不再耽搁,快步走回工具房。里面堆放着各种农具和木料。他精心挑选了几块干燥透彻、木质细腻紧密、甚至带着天然樟木或杉木清香的老木板——这些是他之前准备做庭院花架时特意留下的好料子,防虫防潮,气味也受蜜蜂喜欢。又找出了锤子、不同型号的钉子、手锯、刨子、凿子、尺子、砂纸等一应工具。
他没有打算按照市面上那种四四方方、呆板统一的标准蜂箱样式来制作。他要完全手工打造一个更贴近自然形态、更能与老槐树古朴气质融为一体的特殊蜂巢。他闭目凝神,仔细回想着在神秘空间里长期观察到的玉灵蜂的一些独特习性偏好——它们似乎更喜欢幽深、结构复杂、略有起伏的巢穴环境,对光线和气流也有微妙的要求。
手下动作不停,却带着一种专注的虔诚。
“入口不能太大,要足够隐蔽,防止其他野蜂或害虫轻易侵入……” 他拿起凿子和锤子,在一块选好的厚实侧板上,小心翼翼地开凿出一个仅能容纳两三只蜜蜂同时进出的小小孔洞,孔洞内部还被他刻意凿得略微倾斜向上,形成一个天然的防雨檐结构,确保即使瓢泼大雨也不会灌入蜂箱内部。
“朝向最好东南,这样每天清晨,第一缕温暖的阳光就能照到门口,唤醒它们,给它们一天的能量开端,又能巧妙地避开冬季凛冽的西北寒风……” 他仔细调整着蜂箱的摆放角度,并用木楔暂时固定。
“内部结构得模拟老树洞里的自然环境,不能太宽敞空旷,要有层次……” 他仔细地锯出大小不等、形状自然的木板,精心规划着内部的格局。他设置了多个相互连通的“房间”,既有宽敞干燥的蜜脾区用于储存珍贵的玉灵蜜,也有相对密闭保温的育婴室供蜂后产卵、哺育幼蜂,还有一些较小的空间作为工蜂的休息区和花粉储存室。每一块内部隔板,他都用砂纸反反复复、细细打磨得光滑如镜,确保绝没有任何木刺或毛糙之处,以免伤到玉灵蜂那薄如蝉翼、晶莹剔透的娇嫩翅膀。
他甚至考虑到了细节:在蜂箱顶部,他做了一个可活动的、用结实防雨油布覆盖的小小“屋顶”,既保证了内部空气的流通,又能有效遮挡烈日暴晒和雨水侵袭。整个蜂箱的外观,他也没有追求规整的几何形状,而是顺应木材天然的纹理和弧度,稍作修整,使其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常年生长在树干上的、不起眼的自然树瘤或凸起,充满了野趣和隐蔽性。
这项细致的工作耗费了他小半天的光阴,直到日头微微西斜。当一个古朴厚重、结实耐用、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匠心独运又与自然极其协调的特制蜂箱终于完成时,周振华的脸上露出了满意而欣慰的笑容。他抚摸着蜂箱光滑的表面,能闻到木材和手工带来的独特温暖气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80年代,乡村幸福快乐生活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回到80年代,乡村幸福快乐生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