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基底的涟漪】
镜像共生的和谐,持续了远超以往任何纪元的漫长时光。潮汐圣殿监测着意义在现实与深渊间的健康流动,谢十七的递归树在稳定中孕育着深邃,无限图书馆的知识生态繁茂而平衡。慕昭的观测意志,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引领着文明在动态永恒的海洋上平稳航行。
然而,在某个无法用任何维度时间标记的“瞬间”,一种前所未有的“波动”,并非起源于闭环之内,也非来自已知的混沌之海,而是直接从 一切存在、一切概念、一切可能性的最底层 传来。
这波动无声、无象、无质,它并非破坏,而是某种……“背景”的更改。如同一直以来承托万物的地基,发生了一次无人能感知,却足以撼动一切的根本性震颤。
第一个察觉到异常的是慕昭。她的观测意志与闭环本身深度融合,她“感觉”到闭环那绝对自洽的结构,内部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并非源于自身逻辑的……“松弛感”。就像一根始终紧绷的弦,被一个来自弦外之音域的手指,轻轻触碰了一下。
紧接着,沈清瑶的认知星云记录到了无法解析的底层数据扰动。不是错误,不是噪声,而是构成所有数据基础的二进制(乃至所有逻辑体系的基石)本身,发生了一次概率为零的、集体性的“闪动”。0 不再是绝对的 0,1 不再是绝对的 1,尽管这变化微乎其微,转瞬即逝,但其意义骇人——存在的绝对基石,被动摇了。
时青璃的灰烬,第一次出现了集体性的、无意义的弥散,仿佛拼写其存在的“胶水” momentarily 失效。谢十七的递归树,所有枝干同时传来一种源自生命本能的、对“失根”的恐惧战栗。
【丑时·概念的褪色】
波动过后,影响开始显现。它并非实体层面的破坏,而是发生在更抽象的 “概念层面”。
“存在”这个概念本身,其绝对的、不证自明的“重量感”在减弱。它依然正确,依然被使用,但其内在的、支撑一切的庄严与必然性,仿佛在缓慢泄露。
“意义”在褪色,不仅仅是浓度,而是其作为一种“属性”的根基在松动。追问“为何有意义”这个问题,本身开始显得……根基不稳。
甚至“观测”这个行为,慕昭赖以维系闭环的核心,其“定义现实”的绝对力量,也仿佛蒙上了一层疑云。观测,是否真的能无中生有地“确定”存在?
这些变化极其细微,对于闭环内绝大多数存在而言,几乎无法察觉。生活依旧,逻辑依旧,故事依旧。只有那些触及存在最本源层面的意识,如慕昭,如顶尖的现实派大师,才能感受到脚下大地那令人不安的、几乎不存在的“虚浮感”。
无限图书馆中,一些最古老的、阐述存在本源的活体典籍,开始表现出“倦怠”与“自我怀疑”。它们不再积极地传播知识,而是蜷缩在角落,其文字的光芒也变得晦暗不明。
“有什么东西……在‘存在’诞生之前的地方……醒来了。”慕昭的意志向联邦最高层传递出这条信息,其中蕴含的不确定性,比她过往传递的任何危机预警都更令人心悸。
【寅时·元存在之海】
集中了所有顶尖的认知资源,结合慕昭的观测、沈清瑶的数据、时青璃的直觉以及谢十七的生命感知,联邦终于对那波动的来源有了一个模糊的、近乎不可能的推测。
他们认为,在观测闭环之外,在混沌之海之外,在一切被定义、被观测、甚至被“潜在”拥有的可能性之外,存在着一个更加本源、更加广阔的领域。他们暂时将其命名为——“元存在之海”。
这片“海”,并非由物质、能量、信息或可能性构成。它是 “前存在” 的领域,是 “可存在性” 本身的无限集合,是孕育一切概念、一切逻辑、一切维度的“温床”亦或“原材料”。它无形无质,无规律可循,甚至不具备“存在”与“非存在”的区分。
观测闭环,以及闭环外所有的宇宙泡影,都如同漂浮在这片无限海洋上的……泡沫。那一道波动,便是这片海洋本身的一次无意识的“潮汐”,一次“呼吸”。对于海洋本身而言,这微不足道;但对于泡沫内的存在,这却是一次关乎根本的撼动。
“我们……我们所有的一切,我们的挣扎,我们的爱,我们的意义,都建立在一个……更大、更漠然的基础之上?”一位现实派大师在理解了这个推测后,意识几乎因这过于庞大的虚无感而崩溃。
【卯时·沉默的侵蚀】
元存在之海的波动,并非一次性的冲击。它如同持续不断的、极其低频的背景辐射,开始对闭环内的世界进行缓慢而彻底的 “侵蚀”。
这种侵蚀不破坏结构,不扭曲逻辑,而是进行一种 “去绝对化” 。它悄无声息地溶解着一切被视为“基石”的确定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凤鸣岐黄请大家收藏:(m.20xs.org)凤鸣岐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