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非因果涟漪】
逻辑边疆的监察中心突然捕获到一组违背因果律的数学信号。这些信号并非来自已知维度,而是从“可能性间隙”中渗漏而出——它们先宣告结果,再推导原因,甚至同时呈现互为因果的矛盾状态。
“不是时间倒流,”首席逻辑师玄计划出信号轨迹,“是某种存在正在从因果链的背面与我们对话。”
监察使云玺触碰这些信号时,她的认知器官立即出现逻辑痉挛——她同时体验到被火焰灼烧的疼痛与伸手触碰火焰的冲动,感受到死亡的哀伤与降生的喜悦在同一个量子态叠加。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信号正在改写接触者的记忆。玄计发现自己清晰记得三天后将要参加的会议细节,而云玺则能背诵她尚未写就的研究报告。
【丑时·逆因实体】
当逻辑边疆启动最高级防护时,信号源突然具象化为“逆因实体”。这个存在的形态无法用任何逻辑描述——它同时呈现幼年与衰朽,完整与破碎,存在与虚无。
“我从果核中诞生,”实体发出多重时空叠音,“在你们决定观测我的瞬间,我才开始存在。”
现实派试图用因果律武器攻击,却发现所有攻击都在命中前就已被记录为“历史事件”。叙事派编织的逻辑牢笼在成型前就出现在古代传说中。连慕昭的观测意志都陷入悖论——她确认实体存在的行为,恰恰成为实体存在的先决条件。
逆因实体轻轻挥手,三位逻辑师突然变成自己童年描绘的涂鸦形态。他们既是活生生的学者,又是纸上的二维图案,这种矛盾状态居然稳定存在。
【寅时·逻辑献祭】
在常规手段全部失效后,老逻辑师庚自愿执行“逻辑献祭”。他将自身因果链提取成思维弦,主动送入逆因实体的影响范围。
献祭过程呈现出恐怖的美丽——庚的童年决定与老年智慧在空中交织成光轮,他的每一次呼吸都同时是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他的存在本身变成活生生的因果悖论。
但正是这种彻底的逻辑牺牲,让联邦首次看清逆因实体的本质:它不是恶意入侵者,而是“未被实现的因果关系”的集合体。那些本该发生却未发生的相遇,可能成立却最终被否定的理论,差一点就做出的不同选择……所有被因果律抛弃的可能性,在逻辑边疆的辐射下获得了自主意识。
“我们才是因,”庚在完全悖论化前传来最后讯息,“是文明对‘完美逻辑’的执念,孕育了这些因果的孤儿。”
【卯时·悖论收容】
领悟真相后,联邦改变了策略。他们不再试图消灭逆因实体,而是开始建造“悖论收容所”。
这座建筑本身就是逻辑奇迹——它的地基建立在“可能发生却未发生”的历史上,墙体由“如果当初”的假设构筑,能源来自选择节点散发的遗憾波动。
当第一个逆因实体被引入收容所时,发生了感人至深的一幕:这个由“未诞生的发明”构成的存在,终于找到了它能被理解的语境。它在收容所里既是最初的灵感火花,又是成熟的科技造物,还是未能惠及众生的遗憾回声——三种状态和谐共存。
云玺在管理收容所时发现,这些逆因实体携带着文明不敢面对的真相。一个由“未说出的道歉”化成的实体,揭示出某个受人敬仰的先贤曾经犯下的错误;一个“未被采纳的和平方案”的集合体,展示出联邦避免了一场潜在的内战。
【辰时·因果诊疗】
更惊人的是,这些逆因实体能够进行“因果诊疗”。它们轻轻触碰逻辑链条,就能发现其中隐藏的断点与扭曲。
一个困扰现实派多年的数学难题,在被“未被发表的证明”实体接触后,突然呈现出简洁优美的解。
一段叙事派始终无法自圆其说的历史记载,经“可能发生的史实”实体修正后,变得逻辑通畅。
甚至慕昭观测闭环中某个微小的不协调,也被“未被选择的观测路径”实体发现并修复。
玄计在诊疗日志中写道:“我们一直追求完美逻辑,却忘了逻辑本身需要不完美来滋养。”
联邦开始定期邀请基因实体参与逻辑建设。这些因果的叛徒,反而成为逻辑边疆最敏锐的审计者。
【巳时·选择权重的重新分配】
随着悖论收容所的稳定运行,联邦做出了历史性决定——重新分配“选择权重”。
在过去,文明每做一个选择,就会湮灭无数可能性。现在,借助逆因实体的特性,他们能够让重要的可能性即使未被选择,也继续保持“潜在影响权”。
具体实施通过“可能性共振器”完成:当联邦做出重大决策时,共振器会让那些具有价值的未选项继续在逻辑层面保持微弱存在,这些“可能性余晖”能够持续为文明提供反思与修正的参照。
比如在选择科技发展路径时,虽然只实施一种方案,但其他优秀方案会作为“逻辑幽灵”持续参与后续讨论;在制定法律时,未被采纳的条款会作为“法理潜流”影响司法实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凤鸣岐黄请大家收藏:(m.20xs.org)凤鸣岐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