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铃响后,张老师把林溪叫到办公室。办公桌上摆着几盆绿植,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张老师递给她一杯菊花茶,温和地说:“你的作文进步很大,尤其是情感表达,比以前细腻了很多。”
“谢谢老师。”林溪双手捧着杯子,指尖感受到温热的暖意。
“我知道你喜欢画画,”张老师看着她,眼神里带着期许,“其实写作和画画是相通的,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你把画画的灵气用到写作上,未来会更出色。”她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保持这种轻松的心态最重要。”
林溪点点头,心里明白老师是在担心她因为这次的成绩骄傲。她认真地说:“我会继续努力的,谢谢老师指导。”
走出办公室时,走廊里洒满阳光。江翊靠在栏杆上,手里拿着一本语文笔记本,似乎在等她。看到林溪出来,他把笔记本递过来:“这是我整理的文言文常见考点,可能对你有用。”
笔记本上字迹工整,分类整理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每个知识点后面都附带着例句。林溪翻开最后一页,发现上面抄着几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林溪同学,愿保持文字本真。”
“谢谢你。”林溪的心跳漏了一拍,把笔记本紧紧抱在怀里,像珍藏着一份秘密。
“你的作文里提到外婆的槐花糕,”江翊看着她,眼神温柔,“写得很动人,能让人闻到香味。”
这句话戳中了林溪的心事,她想起外婆蒸槐花糕时的样子,眼睛有些发热:“外婆做的槐花糕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等槐花开了,我带给你尝尝。”
“好。”江翊的眼睛亮了亮,像落满了星光。
回到教室时,林溪的座位被围得水泄不通。同学们拿着语文试卷排队请教问题,从阅读理解技巧到作文素材积累,问题五花八门。陆知行最积极,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活像个虔诚的信徒。
“问完了吗问完了吗?”苏晓晓挤进来,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笔记本,“溪溪我们成立个语文学习小组吧!你当组长,江翊当顾问,保证大家下次都能进步!”
“我同意!”陆知行第一个举手,“我要摆脱作文不及格的命运!”
大家纷纷响应,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个男生都报了名。林溪看着热情高涨的同学们,心里涌起一阵暖流。原来被认可的感觉是这样的,不是因为谣言和猜测,而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和实力。
接下来的几天,语文学习小组正式成立了。每天午休时间,大家都聚集在教室里讨论问题,林溪负责讲解阅读理解和作文技巧,江翊则帮大家攻克古诗文难关。
“这个‘之’字在这里是助词还是代词?”一个女生指着文言文问。
林溪刚要开口,江翊已经拿起笔:“看语境,前面有名词‘书’,后面接动词‘读’,所以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他画了个结构图,清晰明了。
林溪看着他认真讲解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他们配合得很默契,她擅长感性的理解,他精通理性的分析,刚好互补。苏晓晓在旁边看得眉开眼笑,偷偷对林溪说:“你们俩简直是最佳教学搭档!”
陆知行进步最大,不仅不再写离题作文,还学会了用细节描写。他写的《篮球场上的兄弟》被林溪表扬后,激动得差点把篮球框扣坏。
周五下午的语文自习课,张老师让林溪给全班同学分享写作经验。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几十双眼睛,林溪想起了不久前被谣言包围的自己,那时的她连解释都不敢大声,而现在却能自信地站在这里分享心得。
“写好作文其实没有捷径,”林溪的声音清晰而稳定,“但有个小技巧,就是随身携带小本子,把生活中打动你的瞬间记下来——比如外婆蒸槐花糕时的背影,朋友递来的一颗糖,甚至是雨后树叶上的水珠。这些细微的美好,都是写作的灵感。”
她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笔记本,里面贴满了树叶标本、电影票根,还有随手画的小插画,旁边写着零碎的感悟。同学们看得惊叹不已,原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成为写作素材。
“最重要的是真诚,”林溪看着大家,眼神认真,“就像张老师说的,心里的情意装不住,自然就从笔尖流出来了。”
掌声响起时,林溪看到江翊坐在座位上,正低头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阳光照在他身上,给他镀上一层金边,侧脸的线条柔和而专注。
自习课结束后,林溪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江翊走过来,递给她一张纸条,上面是他清秀的字迹:“你的分享很棒,比我的文言文讲解生动多了。”下面画着一个小小的槐花糕,旁边标着“甜”字。
林溪的脸颊瞬间发烫,刚想说话,就看到陆知行和苏晓晓跑过来。陆知行手里拿着篮球,兴奋地说:“周末去我家打球吧!我妈说要给我们做好吃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蝉鸣里的向阳处请大家收藏:(m.20xs.org)蝉鸣里的向阳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