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验的那天下午,教室里简直座无虚席。不仅本班同学全员到齐,连隔壁几个班的物理爱好者都搬着椅子来旁听,把走廊都占满了。陆知行特意从隔壁班借了个小马扎坐在第一排正中央,手里拿着崭新的笔记本和五颜六色的荧光笔,一副要把“学霸秘籍”全部记录下来的架势。
江翊站在讲台上,背对着黑板,手里拿着几页整理好的笔记。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身上,给他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平时略显清冷的气质柔和了许多。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清晰地响起:“其实理科学习没有捷径,主要靠三点:理解概念、重视错题、独立思考。”
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只是条理清晰地分享着自己的方法:“很多人觉得物理难,是因为没吃透基本概念。比如加速度,它不是速度,而是速度的变化率,这个概念理解透了,大部分运动学问题就迎刃而解。”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单的v-t图像,“就像这样,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视化后是不是更容易理解?”
台下的同学听得聚精会神,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林溪看着黑板上清晰的图像,突然明白了自己一直搞不懂的运动学问题,原来换种方式理解这么简单,之前怎么就没想到把公式和图像结合起来呢?
“关于错题,”江翊翻到下一页笔记,语气认真,“不要只抄题目和答案就完事,一定要标注错误原因:是概念不清?计算失误?还是思路错误?不同错误的改进方法完全不同。”他举了个例子,“比如这道电路题,我第一次错是因为忽略了电源内阻,后来特意整理了‘易忽略条件清单’,每次做题前都过一遍,就再也没犯过同样的错。”
陆知行听得连连点头,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笔尖都快戳破纸了:“原来如此!我每次错题都只改个答案就扔一边,难怪总在同一个地方摔跤!江翊你这方法太实用了!”
“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江翊的目光扫过全班,语气格外认真,“不要一遇到难题就翻答案或者问别人,先给自己至少十五分钟的思考时间。可以画思维导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目标列出来,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像解迷宫,总得自己尝试过几条路,才知道哪条能走通,别人指的路永远记不牢。”
他的分享简洁实用,没有空泛的大道理,全是实实在在的方法,连平时最讨厌物理的几个男生都听得津津有味。林溪看着讲台上从容自信的江翊,突然觉得他和平时安静刷题的样子很不一样,此刻的他像个真正的引路人,在复杂的理科迷宫里为大家点亮了一盏清晰的灯。
分享结束后,教室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物理老师走上讲台,笑着说:“江翊同学不仅自己学得好,还善于总结方法,这才是真正的学霸。大家要把这些方法用到实践中,下次考试争取都有进步!尤其是陆知行,别光鼓掌,要行动起来。”
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陆知行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大声说:“保证完成任务!”
回到座位时,江翊的脸颊还有些微红,显然不太习惯这种众星捧月的场面。林溪从口袋里掏出一颗薄荷糖递给他:“讲得真好,我终于弄懂运动学图像了,之前总把斜率和面积记混。”
江翊剥开糖纸放进嘴里,薄荷的清凉气息瞬间驱散了紧张:“能帮到你就好。”他看着林溪摊开的笔记本,上面记得密密麻麻,连他随手画的示意图都认真临摹了下来,旁边还用红笔标注了重点,嘴角忍不住弯了弯,“笔记记得很认真。”
“江翊你的方法太管用了!”陆知行拿着笔记本凑过来,上面画满了各种符号和重点标记,像幅抽象画,“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整理错题本,你可要监督我!不许嫌我烦!”
“可以,”江翊点点头,语气温和,“你把错题按错误类型整理好,我每天课间帮你看十分钟。”
接下来的日子里,班里掀起了一股“理科学习热”。大家纷纷效仿江翊的学习方法,错题本变得整齐规范,不再是应付检查的摆设;课间讨论难题的声音取代了打闹喧哗,连物理老师都打趣说班级氛围像个理科实验班了。陆知行更是像变了个人,课间不再抱着篮球往外冲,而是拿着物理练习册追着江翊问问题,虽然偶尔还是会犯些“把重力加速度写成10还是9.8”的低级错误,但进步已经肉眼可见。
林溪也试着用江翊的方法学习物理,把抽象的概念用图像和表格可视化,错题本按“概念错误”“计算错误”“思路错误”分类整理,遇到难题先自己画思维导图分析已知条件。渐渐地,她发现物理其实没那么可怕,那些曾经让她头疼的公式和定律,仿佛有了生命,变得清晰易懂起来。
“这道力学题我做出来了!”一天自习课上,林溪激动地对江翊说,把练习册推到他面前,“用了你说的隔离法,先分析每个物体的受力,果然就解出来了!你看是不是这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蝉鸣里的向阳处请大家收藏:(m.20xs.org)蝉鸣里的向阳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