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涛埋头编写代码、解决一个个具体技术难题的过程中,王哲也并非完全置身事外。他再次尝试运用那尚不稳定的超感能力。这一次,他并非直接感知股票涨跌,而是当张涛在几个技术方案之间犹豫不决时,例如选择哪种数据库结构更高效,或者如何优化爬虫调度策略以避免被封禁,王哲会集中意念,试图“感受”哪个选择在未来会更“顺畅”、更少“阻碍”。这种感知极其模糊,更像是一种加强版的直觉,但偶尔,它能帮助张涛避开一些显而易见的弯路,或者在陷入僵局时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王哲将这种辅助定义为“灵感火花”,而真正将火花变为现实的,永远是张涛扎实的技术功底。
开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最初版本的爬虫因为过于“粗暴”,很快就被目标网站封禁了IP。张涛熬夜调整策略,引入随机延迟和用户代理模拟,却又遇到了解析数据错乱的问题。那几天,宿舍里弥漫着咖啡因和淡淡的焦虑气息。李壮负责后勤保障,买来大量零食和功能饮料,嘴上说着打气的话,眼神里却也难掩担忧。
王哲则保持着冷静,不断鼓励张涛:“没关系,涛哥,失败是成功的亲爹。找出问题,解决它,我们就升级了。”
经过数个不眠之夜和无数次调试,当第一个简洁的命令行窗口成功运行,并顺利抓取到预设财经网站的新闻标题和链接,实时显示在屏幕上时,张涛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李壮欢呼一声,用力拍着张涛的肩膀:“成了!涛哥威武!”
王哲看着屏幕上滚动的信息流,眼中闪烁着光芒。这小小的成功,其意义不亚于一次模拟盘的胜利,它标志着团队开始拥有了独特的、可积累的技术资产。
·对张涛: 这是一次极佳的技术实践,证明了自己的技能在真实世界中的价值,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和团队认同感。对比特币的研究也因这次开发中对网络和数据处理的理解加深而间接受益。
·对王哲: 成功将战略构想落地为具体工具,强化了团队的技术壁垒,增强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也验证了超感能力在非直接预测领域辅助的可能性。
·对李壮: 亲眼目睹了技术的力量,虽然不懂细节,但明白了这个“信息雷达”将是未来“吃肉”的重要保障,对团队的信心更加坚定。
·对团队整体: 经历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攻关协作,磨合更加顺畅,明确了各自在团队中的角色和价值,凝聚力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信息雷达”的初步建成,象征着王哲团队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竞争的道路。面对高远所代表的、拥有传统资源优势的“巨舰”,他们无力正面抗衡,但却可以凭借技术打造灵巧的“快艇”和敏锐的“声纳系统”。这不仅是战术上的选择,更是一种战略上的隐喻:在看似固化的格局中,新技术和新思维往往能开辟出意想不到的缝隙。这并非简单的“修昔底德陷阱”式的对抗,而是一次“降维打击”的尝试。
看着张涛熟练地操作着初步成型的信息收集系统,王哲想起《庄子·天地》中的一句话:“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技术的巧妙(机事)固然重要,但运用技术的心智(机心)才是根本。这套“信息雷达”是强大的工具,但最终如何解读信息、如何规避工具可能带来的信息过载或误导、如何保持独立的判断,依然考验着使用者的智慧和心性。工具与心智,必须相辅相成。
喜欢超感应用请大家收藏:(m.20xs.org)超感应用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