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和拉扯。伙伴们的争论像不同方向的力,试图将他撕裂。他既理解李壮对规模的渴望,也认同苏小蕊对风险的警惕,更心疼张涛对纯粹技术环境的怀念。
在争论最激烈时,王哲闭上眼,努力集中精神。他的超感能力在此刻不再是感知情绪,而是尝试进行一种模糊的、基于现有信息的可能性推演。他仿佛看到,在签署现有条款的路径上,团队疲于奔命地追逐数据,技术迭代缓慢,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在某个节点分崩离析;而在另一条拒绝条款、寻求更合适伙伴的路径上,初期发展缓慢,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但技术根基扎得更稳,团队文化得以保留,在更远的未来焕发出更坚韧的生机。这两种“映像”都非定数,却强烈地警示他,眼下这个抉择,将定义“瞬忆”的根本性格与最终命运。
这次分析会议,如同为团队绘制了一张详尽的商业风险导航图。它清晰地标出了看似坦途下的陷阱与暗礁。那座曾经象征着纯粹技术成功的金奖杯,在资本逻辑的映照下,其光芒似乎也变得复杂起来,它依然是“基石”,但若选择错误,这块基石也可能悄然变质,从稳固的支撑,滑向倾覆的起点。
周明顾问在总结时,用一句话点醒了所有人:“融资的目的,是为了让公司更健康地发展,而不是为了融资而融资。你们要选择的,不是给钱最多的那个,而是最理解你们愿景,并且愿意与你们共同承担风险、分享成长的那一个。”
会议最后,王哲打破了长久的沉默,他的声音因疲惫而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周顾问说得对。这份意向书,目前的形式,我们不能接受。李壮,你负责与‘磐石’沟通,表达合作诚意,但明确提出我们对关键条款的修改底线。小蕊,你协助他,准备修改意见和谈判策略。同时,我们启动B计划,接触其他投资方。张涛,技术优化不能停,这是我们一切谈判的根本。”
在做出最终决策前,王哲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缓缓说道:“《道德经》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知止),不贪图一时的估值虚荣(知足),才能行稳致远。这次,我们必须‘知止’。”
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周明顾问离去,留下四个身心俱疲的年轻人。意向书依然躺在桌上,但上面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和标记。
“就这么干吧。”王哲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路还长,这只是第一关。”
四人走出法学院大楼,清冷的夜风扑面而来,暂时吹散了会议室里的沉闷,却吹不散心头那份因重大抉择而带来的沉重。他们手中没有答案,只有一份需要重新谈判的意向书,和一条需要靠自己双脚蹚出来的,充满未知的前路。
喜欢超感应用请大家收藏:(m.20xs.org)超感应用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