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的决断,如同一锤定音。李壮深吸一口气,重重抹了把脸,眼中重新燃起战意:“妈的,干就干!不就是微米级吗?老子就不信啃不下来!” 张涛早已迫不及待地扑到白板前,开始疯狂地书写公式和模型构想。
回复邮件发出后不久,基金会方面传来了更具体的要求和部分用于测试的、脱敏后的老师傅操作数据片段。同时,他们也委婉地表示,鉴于项目的探索性质,他们将组织一个由资深工程师和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在项目中期进行线上进度评估。
压力,瞬间具象化了。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实验室仿佛变成了一个跨界的研究所。李壮团队绞尽脑汁,设计高精度的压力、位移传感器阵列,以及能无感佩戴、捕捉前臂肌肉群微电流信号的柔性电极系统,与各种电磁干扰和信号噪声搏斗。而张涛则沉浸在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肌肉电信号和力道数据流中,试图从中找出代表“完美手感”的那个隐藏的、协同的“标记索引”。他常常对着屏幕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时而狂喜,时而沮丧,整个人如同一个在数据迷宫中癫狂的寻道者。
苏小蕊则负责与基金会保持紧密沟通,协调资源,并将团队的进展以专业的方式呈现出来,她小心翼翼地在希望与现实的鸿沟上架设着沟通的桥梁。
王哲则如同一个定海神针,他的超感不仅能察觉到技术瓶颈时团队成员们的焦躁与挫败,更能隐约感受到,在遥远的某个地方,似乎有一双沉稳而审慎的眼睛,正在透过基金会这个窗口,静静地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那目光中没有催促,没有评判,只有一种基于事实的、冷静的期待。
这枚来自未知方向的“橄榄枝”,其本身,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试炼”。它不仅考验着“哲牛”的技术硬实力,更考验着他们的团队韧性、解决问题的智慧,以及在绝境中依然能保持专注与创造力的那颗“匠心”。
他们如同被投入熔炉的矿石,在高温与压力的极限环境中,要么化为灰烬,要么淬炼成钢。而最终的成色,将决定他们是否有资格,握住那只看似伸出,实则悬于高处的、真正的援手。
喜欢超感应用请大家收藏:(m.20xs.org)超感应用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