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天倾
七月的长江,不再是滋养万物的母亲河,而是化作了一头挣脱锁链、咆哮肆虐的洪荒巨兽。
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仿佛紧贴着大地,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暴雨!持续不断的、史无前例的特大暴雨!雨水不再是滴落,而是如同天河倒灌,密集得连成一片白茫茫的幕布,疯狂地抽打着大地。江河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暴涨,浑浊的浪涛裹挟着断木、杂物,狂暴地冲击着堤岸。多地水文站传回的数据触目惊心:超警戒水位!超保证水位!突破历史最高水位!
终于,在7月2日深夜,伴随着一声沉闷如地底惊雷的巨响,某处早已不堪重负的圩堤轰然溃决!浑浊的洪水如同挣脱囚笼的猛兽,带着毁灭一切的力量,瞬间冲垮堤坝,咆哮着涌入下游的田野、村庄、城镇!
汪洋再现
翌日清晨,央视新闻直播的画面,刺痛了亿万国人的心。
镜头在低空盘旋的直升机上剧烈摇晃。下方,已是一片泽国。曾经熟悉的村庄,只剩下零星几座楼房的屋顶露出水面,如同汪洋中的孤岛。浑浊的洪水翻滚着,淹没了成片的稻田,卷走了牲畜,冲垮了房屋。电线杆歪斜着倒下,只露出半截。一辆辆汽车如同玩具般漂浮、碰撞、沉没。
记者穿着雨衣,浑身湿透,声音透过雨幕和风声传来,带着无法抑制的哽咽:“观众朋友们……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是长江中游某县的情况……昨夜……圩堤决口了……这里……这里已经变成了一片汪洋!水位还在上涨!据初步统计,受灾人口已超百万!大量群众被洪水围困,正等待救援!……这景象……让人不由得想起……1998年……” 画面切换,是惊慌失措、扶老携幼在泥水中艰难跋涉转移的灾民,是漂浮在水面上无助的老人和孩子,是望着被洪水吞噬家园而嚎啕大哭的汉子……1998年那场世纪洪灾的恐怖记忆,瞬间被唤醒。
“伏羲”显威:智慧的千里眼与顺风耳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防总)内,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卫星云图显示着仍在肆虐的庞大降雨云系,水文监测图上,代表洪峰的红色箭头如同毒蛇般向下游推进。各地告急的红色标记密密麻麻,如同泣血的疮疤。
李玄策端坐在指挥席上,眼神锐利如鹰,不见丝毫慌乱。他面前,是“伏羲”智慧平台的主控界面——这是由李念墨团队主导研发,集成了最前沿科技的国家级灾害应急指挥中枢。此刻,“伏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运转,发出低沉的嗡鸣。
“报告!‘伏羲’平台已启动最高级别响应!”
天眼洞察: 卫星遥感数据、气象雷达云图、遍布江河的水文传感器读数、甚至是灾区民众通过手机APP实时上传的现场照片和视频(标注着位置和灾情描述),如同百川归海,源源不断地汇入“伏羲”。海量信息在超算核心的驱动下,被迅速整合、分析。
动态建模: 巨大的屏幕上,一幅精确到街道、房屋级别的三维洪涝演进模型正在实时生成!洪水淹没范围、深度、流速、未来几小时甚至几天的演进趋势,都以不同颜色清晰标注、动态变化!这不再是模糊的预估,而是近乎透视般的精准预判!
指挥中枢: “伏羲”根据模型和实时灾情,自动生成最优救援方案:哪片区域被困人员最密集?哪条道路还能通行?救援力量如何调配最有效率?救援物资如何精准投送?一条条清晰的指令,通过平台瞬间下发到各救援部队、地方指挥部和一线救援人员手中的终端设备上。
空中铁翼: 命令下达!由王铁柱工厂提供关键抗干扰部件的新型救援无人机群,顶着狂风暴雨起飞!它们如同不知疲倦的钢铁飞鸟,按照“伏羲”规划的精确航线,穿越雨幕,将救生圈、救生衣、应急药品、食品包、甚至微型通信中继器,精准空投到被洪水围困的屋顶、孤岛和救援人员难以快速抵达的区域。机翼下的航灯,在灰暗的雨幕中闪烁,如同希望的星辰。
生命之声: 同时,“伏羲”平台紧急开发的灾民版APP和接入的村头应急广播系统,也在洪水中发出指引的声音:“被困在XX村东头三层楼房的乡亲请注意!救援冲锋舟预计30分钟后抵达,请保持手机电量,挥舞鲜艳衣物引导!”“XX镇西侧水位即将漫过二楼,请迅速向楼顶转移,远离危墙!”“净水片使用方法:每片兑一升水,静置30分钟……” 清晰、冷静的语音指引,穿透风雨,为绝望中的人们带来生的希望和秩序。
指挥大厅一角,一位头发花白、穿着旧式防汛制服的老专家——赵工,他正是曾参与过98抗洪、多次与李玄策探讨防洪预案的资深工程师。 他佝偻着背,布满老年斑的手颤抖着扶住控制台边缘,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那如同亲临现场般精准的洪涝模型和高效运转的救援指令流。泪水,毫无预兆地涌出他深陷的眼窝,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哽咽,带着穿越时空的痛楚与欣慰:“‘伏羲’……‘伏羲’……好一个‘千里眼’,好一个‘顺风耳’啊!当年……当年我们要是有这个……能少牺牲多少好同志啊……” 他想起了98年那些在洪水中手挽手组成人墙、用血肉之躯对抗洪魔,最终被无情卷走的年轻战士和基层干部。科技的伟力,在这一刻超越了人力极限,也抚慰着历史的伤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兰厌胜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