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北疆,是冰雪统治的王国。寒风如亿万把无形的刻刀,呼啸着掠过广袤无垠的冻土荒原,在裸露的岩石和稀疏的耐寒植被上雕刻出凌厉的线条。天空是一种近乎凝固的铅灰色,沉甸甸地压在头顶,仿佛随时会塌陷下来。气温早已跌穿零下四十度的生死线,呼出的气息瞬间化作白霜,粘在眉毛、睫毛和围巾边缘,凝结成细小的冰晶。大地被深达数尺的积雪覆盖,坚硬如铁,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仿佛大地冻僵的骨骼在呻吟。
在这片银装素裹却又严酷无比的天地尽头,坐落着一个名为“白桦屯”的边境小城。它像一颗倔强的钉子,牢牢楔在国境线上,守护着身后的万家灯火。此刻,屯子里静得出奇,只有风雪的呜咽是永恒的背景音。
然而,在屯子中心那座新建成的“军民联合服务中心”里,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中心内部温暖如春,明亮的灯光驱散了窗外的铅灰。高效的新风系统无声地运转着,将经过多重过滤、带着清新松木气息的空气均匀地输送到每个角落。墙壁采用了新型保温材料,将严寒死死挡在外面。巨大的落地窗前,一排排墨绿色的节能暖气片散发着柔和的热量,上面烘烤着几双边防战士沾满冰雪的棉靴,氤氲出淡淡的白汽。空气里弥漫着新鲜蔬菜的清香——来自中心附属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几名穿着厚实民族服饰的哈萨克族牧民和身着迷彩作训服的年轻战士,正围坐在一张原木长桌旁,桌上摆着红彤彤的西红柿、翠绿的黄瓜、还有刚从大棚里摘下的草莓,在严冬的北疆显得格外珍贵。
“李顾问!李顾问您能看到吗?”一个洪亮而带着激动的声音响起。说话的是边防连的连长,张志刚,一个脸膛被高原紫外线晒得黑红、嘴唇因干裂而结着血痂的汉子。他正对着墙上一个超大的高清屏幕,屏幕那头,连接着数千公里外、温暖如春的京城——李玄策的书房。
屏幕上的李玄策,穿着深灰色的羊绒开衫,坐在一张宽大的红木书桌后。背景是满墙的书架和一盆生机盎然的绿萝。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眼神专注地透过屏幕,仿佛能感受到白桦屯的暖意。“志刚连长,看得很清楚。大家辛苦了!屯子里情况怎么样?供暖都稳定吗?”
“稳定!太稳定了!”张志刚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他指着身后的暖气片,“您看这暖气,烫手!以前烧煤炉子,半夜得起来添好几次煤,烟熏火燎不说,还总怕煤气中毒。现在这风光互补的供暖系统,又干净又暖和,战士们晚上站岗回来,屋里热乎乎的,睡个踏实觉,精气神都不一样了!”他身后,几名年轻的战士用力点头,脸上洋溢着由衷的笑容,那笑容驱散了严寒带来的僵硬。
这时,一位穿着厚重羊皮袄、头戴传统毡帽的哈萨克族大叔挤到了镜头前。他叫巴特尔,是屯子里的老牧户,脸颊上刻着风霜的沟壑,一双眼睛却明亮有神。他汉语说得有些生硬,但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李…李顾问!好!这个好!”他笨拙地竖起大拇指,指向温室的方向,“冬天…冬天有青菜,有红果果(草莓)!娃娃们…喜欢!”他又指了指另一侧挂着“远程教育点”牌子的房间,“我家小巴郎(儿子),在里面…跟着首都的老师学…学画画,念诗!‘床前明月光’…念得好!”巴特尔大叔说着,布满老茧和冻疮的手用力搓了搓自己红扑扑的脸颊,那质朴的笑容如同冬日里最灿烂的阳光,“房子暖…心更暖!守在这里…踏实!踏实啊!”他反复强调着“踏实”两个字,这是边疆军民最朴素的愿望,也是最厚重的承诺。
李玄策静静地听着,看着屏幕上那一张张被温暖和希望点亮的脸庞——战士们的坚毅,牧民们的淳朴,孩子们透过屏幕传来的朗朗读书声。一股暖流,从屏幕那头汹涌而来,瞬间充盈了他的胸腔,驱散了京城冬夜的微寒。这暖流,比任何汇报材料上的数据都更有力,比任何战略分析都更真切。这就是民心!最朴实无华,却又坚不可摧的基石。
他微微前倾身体,声音温和而充满力量:“巴特尔大叔,志刚连长,还有白桦屯的乡亲们、战友们,看到你们安好,看到孩子们能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看到战士们能睡个安稳觉,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他的目光扫过屏幕上每一张面孔,仿佛在与他们每一个人对视。
“古人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李玄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带着历史的回响和现实的温度,“国家,就像行驶在历史长河中的一艘大船。而你们,边疆的军民,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就是那托起大船的江河之水。水能安稳地承载舟楫前行,也能掀起滔天巨浪让舟楫倾覆。边疆的稳固,国家的安宁,其根本,就在于这‘水’是否安稳、是否温暖、是否充满希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兰厌胜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