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递的地点,并非庄严肃穆的会议厅,而是一处雅致的中式庭院。海棠初绽,粉白的花瓣在微凉的空气中怯怯地舒展着。一张古朴的石桌置于花树下,上面除了那份报告,竟还放置着一架暗紫色的七弦古琴。
一位精神矍铄、目光睿智的老者正坐在石凳上翻阅报告,他的神态平和,看不出丝毫情绪的波澜。李玄策静立一旁,气息沉静,与庭院中的一草一木仿佛融为了一体。
老者翻到“西陲篇”时,手指在“文化生态协同发展”那几行字上停留了片刻,缓缓点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美美与共’,这个提法好,比过去那些生硬的‘输血’、‘帮扶’听起来更舒服,也更本质。抓住了根子上的东西。”
李玄策微微躬身:“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富足,不应仅是物质的,更应是精神和文化的。唯有尊重其美,方能真正共荣。”
老者的目光又落到“医疗改革”部分,特别是那个由方清墨主导、融入传统医德评价与现代算法的“仁术智能评估系统”构想,他不由得轻笑出声,手指点了点那页面:“好一个‘算法致良知’!用机器算法来约束和引导人性,追索古人提倡的‘大医精诚’之境。这一步想得妙,王阳明若是活在当下,怕是也要击节赞叹!”
“科技是器,人心是道。以道驭器,方能不为器所奴。”李玄策平静回应,“算法无情,但设计算法、运用算法的人,不能失了仁心。这不过是古为今用的一点尝试。”
老者颔首,目光扫过石桌上的古琴,似有所感:“这份报告,涉及领域如此之广,牵动的利益盘根错节,要奏响这首‘复兴曲’,不容易啊。”
李玄策走上前一步,右手五指轻轻从琴弦上拂过,并未用力,却引得琴弦发出一阵低沉而富有共鸣的嗡嗡声,似潜龙低吟。“昔年师旷奏《清角》,能呼风唤雨,动天地鬼神。今时不同往日,我们要奏响的曲子,以科技为骨,以民心为魂,以万千领域的突破为音符。”他的手指悬停在琴弦上方,目光深邃,“然琴瑟虽妙,一人抚之,其音终孤。欲奏此黄钟大吕,非有三万六千指同调不可——这每一根手指,便是深入基层的每一个节点,是无数恪尽职守、心怀理想的普通人。”
老者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抚掌而叹:“好一个‘三万六千指同调’!玄策啊,你这不只是献策,更是点出了行策的关键在于‘人’!在于上下同欲,在于经络畅通!”
就在这时,窗外原本晴朗的天空,毫无征兆地传来一阵沉闷的轰隆声——是春雷!今年的第一声春雷,滚过帝都的上空,声音并不炸耳,却带着一股厚重磅礴、足以唤醒万物的力量。
一直安静站在廊下的李天枢猛地抬起头,望向雷声传来的方向,清澈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奇异的亮光,他低声喃喃,像是说给自己听:“雷声…把梦里冻住的东西…震裂了…”
李玄策也侧耳倾听,雷声过后,万籁俱寂中,他似乎能听到冰雪消融、万物萌动的细微声响。他闭上双眼,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芬芳和湿润气息的空气,脸上露出一丝了然而宁静的微笑。
“惊蛰至,百虫醒。春雷唤起的,又何止是地下的虫豸?”他轻声说道,像是在解读天机,又像是在陈述一个必然到来的事实,“这‘蛰龙’,是民心所向,是国魂所系,更是整个人类向上攀援、追求光明文明的那股生生不息之力。”
老者肃然,目光再次落回那份名为“惊蛰·根脉”的报告上,眼神变得无比深邃。
报告某一页的页脚,一行极小的铅笔批注悄然映入眼帘,那是李玄策的手笔:“南湾港物流链韧性强化方案——代号‘磐石’。” 这四个字,此刻在隐隐滚过的春雷余韵中,仿佛被注入了一种沉甸甸的、预示未来的力量。
春雷过后,细雨悄然而至,无声地滋润着古老的京城,也滋润着这片土地上渴望复苏的万物。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兰厌胜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