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燕京,空气中已浮动着初夏的微燥。金融街鳞次栉比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有些刺眼的阳光,映照在匆匆行人的脸上,仿佛也镀上了一层焦虑的薄金。这一天,股市开盘即如脱缰野马,上证指数一路向下俯冲,K线图上那根陡峭阴险的绿色长线,像一把悬在无数人心头的利刃。
距离金融街不远,一条闹中取静的老胡同里,“静心斋”茶馆的二楼雅间,此刻却弥漫着另一种紧张的气氛。靠窗的老榆木方桌旁,围坐着几位穿着朴素、面色凝重的中年人。为首的正是王铁柱——哈市第一精密刀具厂那位曾经的特种钢材淬火工艺师,如今已是厂里技术骨干的他,此刻却没了往日的沉稳,额角渗着细密的汗珠。
“老王,你那点‘棺材本’……还在里面?”坐在他对面的周卫国,声音压得极低,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这位昔日的危险品运输安全督导,如今在一家大型物流公司负责安全体系,敏锐的职业直觉让他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
王铁柱没说话,只是死死盯着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屏幕的光映得他脸色发青。他粗糙的手指划过屏幕,那微微的颤抖,与他当年在高温炉前精准控制淬火温度时的稳定判若两人。“上周刚把给孩子预备的大学学费……想着赚点利息……”他声音干涩,带着浓重的懊悔,“谁知道……这跌起来没个头啊!老周,你说,是不是真像外面传的,有大机构要跑?还是……要出啥大事了?”
邻桌几位散客的议论声也断断续续飘过来:
“听说了吗?南边有大资金在疯狂抛售!”
“我小舅子在券商,说内部消息,政策要变天!”
“完了完了,我那点养老金啊……”
“割肉吧?再不割就真成骨头了!”
叹息声,咒骂声,手机按键的急促点击声,交织成一片无形的恐慌之网,笼罩在小小的茶馆里。窗外的阳光似乎也黯淡了几分,空气中飘散的茶香,也压不住那股焦躁不安的味道。
与此同时,在离此不远的国家战略智囊团经济分析室,气氛却呈现出一种冰火两重天的奇异景象。巨大的环形屏幕上,国内外各大市场的指数、汇率、大宗商品价格如同瀑布般奔流不息,红绿交织的光芒映照着会议桌旁一张张专注而冷静的脸庞。
李玄策坐在主位,一身藏青色中式立领便装,沉静如渊。他面前没有电脑,只有一杯清茶,一本摊开的线装古书——《道德经》,书页已泛黄,却透着一股沉甸甸的智慧重量。他身边围坐的,并非声名显赫的经济学家,而是他多年发掘、散落在各领域却独具慧眼的“隐士”:有在基层银行深耕风控数十年、对市场情绪波动有野兽般直觉的老信贷员马文涛;有精通易经数术、擅长从宏观周期中寻找蛛丝马迹的学者型投资人秦观;有曾在华尔街对冲基金厮杀、深谙国际资本运作手法后毅然回国的“海归”赵敏;还有对国内产业政策和资金流向有独到研究的智库研究员孙立。
会议室内争论激烈。
“数据异常!这波抛压集中在权重蓝筹,手法凶狠,明显是量化程序在推波助澜,背后必有国际游资的影子!”赵敏指着屏幕上几个异常交易数据点,语速飞快,带着华尔街历练出的锐利。
“不仅仅是外部因素。”老马文涛声音沙哑,带着浓重的南方口音,“我看了几家分行报上来的数据,最近一周,中小散户恐慌性赎回基金、银证转账流出的规模陡增。茶馆里那些议论不是空穴来风,‘传言’本身就在加速踩踏。人心……散得太快了。”他布满皱纹的眼角透着深深的忧虑。
“秦老师,卦象如何?”孙立转向一直闭目掐算的秦观。
秦观缓缓睁开眼,眉头紧锁:“火天大有,变卦雷天大壮。火在天上,看似光明炽盛,却离地太远,根基虚浮;雷天大壮,声势浩大,但需警惕盛极而衰。此卦主躁动不安,虚火上升,需以水德镇之,以静制动。时间点……就在这几日,恐有剧烈震荡后的转折。”
“静制动?”赵敏有些不解,“难道放任不管?市场信心一旦崩溃,再想挽回就难了!”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一直沉默的李玄策身上。他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啜饮一口,动作舒缓,与室内紧张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袅袅升起的热气在他面前氤氲,模糊了他深邃的眼神,却更添一份莫测高深。
“诸位的分析,都切中了要害。”李玄策放下茶杯,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奇异的抚慰力量,让争论的声浪瞬间平息。“外有虎狼环伺,内有群羊惊走。这波动的根源,表面在资金,在政策预期,在外部冲击。但其真正的放大器,是‘人心浮动’。”他手指轻轻点在摊开的《道德经》上,那页赫然写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他环视众人,目光平静却极具穿透力:“市场如海,人心如舟。风浪起时,舟若自乱阵脚,相互倾轧,则覆没只在顷刻。若舟上之人能定心凝神,辨明方向,同舟共济,纵有惊涛骇浪,亦能化险为夷。此刻,最忌病急乱投医,以猛药治急惊,反添其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兰厌胜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