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河西走廊,风是干燥的刀子,卷起戈壁滩上亿万年的黄沙,呼啸着抽打在千年烽燧斑驳的夯土墙体上。那声音,时而呜咽如羌笛,时而尖啸似箭镞破空,仿佛无数戍卒的魂灵仍在风中执着地传递着早已被遗忘的警讯。夕阳如同一个巨大的、熔化的铜盘,沉甸甸地坠向祁连山黝黑的剪影,将周卫国和他那支小小的车队,连同那座孤零零矗立在天地之间的汉代烽燧,一同拉出长长的、摇曳不定的影子。
周卫国裹紧了防沙服的风帽,眯着眼,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他押运的可不是普通货物,而是几台装在特制铅箱里、价值连城的精密仪器,目的地是西疆深处一处刚刚落成的基础科研设施。这条路,他跑过许多次,但今天的氛围格外压抑。车载电台半小时前就开始发出断续的、刺耳的杂音,如同垂死之人的喘息,最终彻底归于一片令人心慌的死寂。GPS导航屏幕变成了不断旋转的灰色雪花点。
“头儿,全频段堵塞,强干扰!像是从地下钻出来的!” 对讲机里传来副手焦急的声音,夹杂着风沙的嘶吼,“所有信号都被掐断了,我们成了沙海里的瞎子!”
周卫国的心沉了一下。他跳下车,厚重的军靴踩在滚烫的砂砾上,发出“咯吱”的声响。风沙立刻劈头盖脸地打来,迷得人睁不开眼。他抬头望向那座饱经沧桑的烽燧,它像一个沉默的巨人,在漫天黄沙中倔强地挺立着。一种直觉,或者说是一种根植于血脉深处的、对古老戍守之地本能的信任,促使他做了一个决定。
“把‘烽火筒’拿来!去烽燧下面!” 他吼着,声音被风撕扯得断断续续。
所谓的“烽火筒”,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裹着厚厚防震绒布的圆筒。打开后,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十几片打磨光滑、透着温润光泽的桃木简片。每一片简牍上都用细如发丝的刻痕和天然的辰砂(朱砂)绘制着不同的符号:有的是规整的点与线,有的是抽象的云纹、星图,甚至还有《九章算术》中“方田”、“粟米”等古拙的题名。这是李念墨的心血之作——“汉简通讯器”,灵感直接来源于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那些承载着两千年邮驿信息的木简,运用了最原始的二进制编码原理,却蕴含着对抗现代电子战的奇思妙想。
周卫国半跪在烽燧背风处相对平坦的沙地上,这里依稀还能辨认出当年戍卒们踩踏出的路径痕迹。他将桃木简片一片片取出,按照出发前李念墨反复叮嘱的顺序,同时也是《九章算术》篇章的古老次序,小心翼翼地排列在沙地上。风沙无情地试图将它们掩埋、吹散,他只能用身体和手臂尽量护住这片小小的、承载着希望的“阵地”。他的动作沉稳而专注,指尖拂过那些带着体温的桃木简片,感受着上面细微的刻痕,仿佛在与两千年前的驿卒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当最后一片简牍,那片刻着“辰砂”二字并绘有繁复云雷纹的桃木片,被稳稳地放入序列中那个特定的凹位时——
异变陡生!
排列好的简片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激活,那些用辰砂描绘的符号骤然亮起,散发出一种深沉内敛的、如同熔岩般的暗红色光芒!光芒并非静止,而是顺着简片排列的轨迹迅速流淌、延伸,瞬间注入身下的沙地!干燥的沙砾仿佛变成了某种奇异的导体,暗红色的光流在其中飞速穿梭、交织,不到两个呼吸的时间,一幅庞大而清晰的、闪烁着微光的路线图在周卫国面前的沙地上铺展开来!
那不是现代地图,而是汉代河西走廊的邮驿路线图!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一个个古地名如同星辰般在暗红的光线中亮起,蜿蜒曲折的路线如同血脉,连接着关隘、烽燧和驿站。两千年的时光在此刻重叠,汉代的邮驿网络在风沙漫卷的现代戈壁上,以一种超越时空的方式重新点亮!
“成了!” 周卫国心头狂震,还没来得及细看。
“呀!” 一直跟在旁边,被母亲方清墨带来体验丝路遗迹、小脸被风沙吹得通红的李天枢,突然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一片在周卫国排列时不小心被风刮落的简片——恰好是那片刻着“辰砂”云雷纹的桃木片——滚到了他的脚边。他下意识地弯腰去捡,指尖触碰到那温润木质和微凸的朱砂纹路的瞬间,一股强烈的、如同烙铁灼烧般的幻痛感猛地刺入他的脑海!一幅极其清晰、带着不祥气息的画面轰然炸开:
一个巨大的、深不见底的、人工开凿的洞穴深处,冰冷的金属设备嗡嗡作响。其中一个巨大的、形状怪异的通风口(像一个巨大的“亚”字!)正向外喷涌着肉眼看不见的、扭曲空气的波纹!那波纹带着强烈的恶意,仿佛能撕裂一切信号……而通风口冰冷的金属网格上,赫然镌刻着一个符号——与他手中简片上那用朱砂绘制的云雷纹,几乎一模一样!
“烫!好烫!” 李天枢像被电到一样猛地缩回手,那桃木简片掉落在沙地上。他小脸煞白,指着简片上那个兀自散发着暗红光芒的云雷纹符号,声音带着孩童特有的惊恐和笃定:“这个!就是这个符号!在梦里烧起来了!好大的洞!好大的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兰厌胜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