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京城,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独特的、属于盛典前夕的兴奋与期待,如同被阳光晒透的麦香,饱满而温暖。长安街,这条承载了无数历史记忆的宽阔大道,此刻正披上节日的盛装,宛如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蓄势待发。
道路两旁,早已是花的海洋。巨大的立体花坛正在工人们的巧手下一点点成型。鲜艳的一串红、金黄的万寿菊、娇艳的月季、挺拔的绿植,被精心组合成象征丰收的麦穗、翱翔的和平鸽、壮丽的山河图景。阳光透过尚且稀疏的枝叶,在忙碌的工人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们站在高高升起的高空作业车上,神情专注,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每一朵花的位置,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汗水顺着他们古铜色的脸颊滑落,滴在脚下的花丛里,折射出七彩的光。巨型LED屏幕矗立在关键节点,循环播放着“我和我的祖国”的快闪视频,激昂的旋律与人群的喧嚣混合在一起,汇成一股磅礴的暖流,冲击着每一个路人的心房。推着婴儿车的老人驻足观看,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背着书包的学生脚步轻快,目光被绚烂的花坛吸引;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也忍不住放缓脚步,掏出手机记录下这金秋的序章。吊车轰鸣着,将巨大的、象征“复兴”与“梦想”的主题雕塑构件缓缓吊起,稳稳地落在预定基座上,每一次精准的对接,都引来附近人群一阵小小的惊叹和掌声。空气中,混合着新翻泥土的湿润气息、花草的芬芳,还有那无处不在的、名为“国庆”的喜悦尘埃。
城市的另一端,远离喧嚣的中心,一座外墙爬满常青藤的科研院所内,气氛却是另一种紧张而有序的静谧。这里是方清墨院士领衔的先进材料研究所。此刻,在一间灯火通明、纤尘不染的实验室里,时间仿佛被拉长、压缩,只剩下仪器运行的低沉嗡鸣和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
实验室中央,一台结构复杂的设备正发出规律的低吼。这是最新一代的“极端环境模拟加速老化试验舱”。透过观察窗,可以看到几片闪烁着特殊金属光泽的薄板样品,正经历着严酷的考验。模拟的烈日强光炙烤着它们,温度瞬间飙升到足以融化普通塑料;转瞬,冰冷的“暴雨”倾盆而下,水流冲刷着表面;紧接着,狂风模拟器发出呼啸,卷起细密的“沙尘”狠狠拍打;最后,舱内温度骤降,寒霜迅速在样品表面凝结……周而复始,循环不息。这是对材料耐候性的终极拷问,模拟着户外风吹日晒雨淋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严苛效果。
方清墨站在主控台前,一身整洁的白大褂,神情专注得近乎凝固。她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面前几块并排的显示屏上。屏幕上,代表着材料抗拉强度、弹性模量、表面附着力、自清洁效率、抗老化系数等十几项关键性能指标的曲线,正如同稳健的心电图般,在预设的绿色安全区域内平稳运行,几乎没有一丝波动。实验室里很安静,只有仪器运行的声音和助手们偶尔敲击键盘的轻响。年轻的研究员们屏住呼吸,目光在屏幕和方清墨之间来回移动,等待着最终的裁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最后一个循环结束,试验舱缓缓停止工作,所有模拟环境参数归零。主屏幕上的所有曲线,依旧稳稳地停留在代表“性能优异”的绿色区域,甚至有些指标还略有提升。
“呼——”不知是谁,长长地、轻轻地舒了一口气,打破了实验室的寂静。
方清墨紧绷的肩膀终于微微松弛下来。她拿起鼠标,仔细地、一项一项地核对最终汇总报告上的每一个数据,指尖在触摸板上滑动,眼神锐利如鹰。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确认无误后,她拿起桌上的签字笔,在最后一份检测报告的审核栏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在这安静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数据完美。”她抬起头,环视了一圈围拢过来的团队成员,脸上露出了连日来难得的、如释重负的微笑,那笑容里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欣慰和自豪,“辛苦了,大家。国之盛典,万众瞩目,容不得半点闪失。我们做到了。”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窗外,研究所院子里几株高大的银杏树,叶子已悄然镶上了金边,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他们的成功无声喝彩。
助手小陈激动地点头:“方院士,太好了!咱们这‘星尘’复合材料,超轻、高强、自洁、耐候,用在彩车上,绝对能在长安街上光彩夺目,经得起任何镜头的考验!”
方清墨微笑着颔首,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凝聚着团队心血、承载着时代梦想的巨大彩车,在十月的晴空下缓缓驶过。“是啊,‘星尘’…希望它能像这个名字一样,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也点亮人民的眼睛。”她轻声说道,心中涌起一股身为科研工作者、能为国家盛事贡献力量的澎湃暖流。这材料的纯净与坚韧,在她看来,正是“绿水青山”理念在尖端科技领域的延伸——不仅要守护外部的绿水青山,更要打造如同这材料般纯净、稳固、能抵御一切侵蚀的内在基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兰厌胜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