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另一侧靠窗的书桌前,李念墨正对着笔记本电脑屏幕,指尖在键盘上快速而轻盈地跳跃,发出细密的敲击声。屏幕冷白的光映在她年轻而专注的脸上,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她正在核对一份关于新型自主可控操作系统核心模块安全验证的最后技术文档。文档里充斥着常人难以理解的代码和复杂的逻辑图。这是她归国后领衔项目组攻坚的关键成果之一,也是构筑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基石的重要部分。明天之后,这份文档将进入最终评审阶段。她全神贯注,仿佛周遭的一切都已隐去,世界里只剩下屏幕上的逻辑之舞。只有键盘的节奏,在安静的房间里清晰地回响。
客厅温暖的灯光下,李长庚坐在一张宽大的藤椅上,李天枢则像只依人的小猫,蜷着身子,把脑袋轻轻枕在爷爷的膝盖上。李长庚的手里端着一杯清茶,茶香袅袅。他低沉而舒缓的声音,正讲述着一个遥远而艰苦年代的故事。
“……那时候啊,条件真是苦得没法想象。”李长庚的声音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茫茫戈壁滩,一眼望不到边,除了石头就是风沙。水是金贵的,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每人每天就那么一小搪瓷缸。住的是地窝子,就是在地上挖个坑,上面搭个顶棚,夏天闷得像蒸笼,冬天冷的像冰窖。吃的是窝窝头就咸菜,几个月也难见点油腥。”
李天枢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听得入神,仿佛能透过爷爷的话语,看到那片苍凉而壮阔的土地。
“可是啊,”李长庚的语气里透出一股由衷的敬佩和力量,“就是在那样的地方,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科学家、工程师、战士们,硬是靠着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把‘两弹一星’搞出来了!靠的是什么?”他轻轻抚摸着孙子的头发,目光仿佛穿透了时光,“靠的就是那股子‘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劲儿!他们心里装着的不是自己能不能出名,能不能过好日子,而是国家能不能挺直腰杆子,子孙后代能不能有太平日子过!风沙再大,刮不走他们的决心;条件再苦,压不垮他们的脊梁。他们就像沙漠里的胡杨,把根深深地扎下去,再难也要向上生长。”
李天枢的小手无意识地抬了起来,纤细的手指在温暖的空气里轻轻划动,仿佛在捕捉着某种无形的轨迹。他的眼眸深处,似乎有细微的星光在闪烁、流动。在他的感知里,这座四合院之外,整个庞大的京城,此刻正被一种奇妙的光芒所笼罩。那不是霓虹的炫彩,也不是灯火的辉煌,而是一种更本质、更温暖的光流。它从无数个像指挥中心那样的地方流淌出来,从无数个像张磊那样挺立在寒风中的身影里散发出来,从无数个像妈妈那样为家人熨烫衣衫的指尖弥漫出来,从无数个像爷爷故事里那样默默坚守的角落汇聚而来……这些光流如同涓涓细流,无声无息,却带着不可思议的坚韧和温暖,在城市的脉络里静静流淌,最终都朝着一个方向奔涌——那便是城市心脏,灯火辉煌的天安门广场。那光流,是责任,是信念,是无数人无声的奉献与守护。
方清墨熨好了最后一处衣角,小心地将礼服挂起。李念墨敲下最后一个确认键,长长舒了口气,合上了笔记本电脑。李长庚的故事也告一段落,房间里只剩下茶水的微香和窗外隐隐传来的城市底噪。
李天枢依旧靠在爷爷膝头,手指停止了划动,只是安静地望着窗外那片被灯火点亮的夜空。他小小的胸膛里,清晰地感知着那汇聚向天安门的、温暖而坚定的光流。那是属于这个夜晚的,最深沉也最明亮的守护之光,是明日盛典之下,最坚实也最无声的根基。它连接着过往的牺牲与奋斗,也照亮着即将到来的荣光与未来的征途。这光,流淌在城市的血脉里,也悄然映亮了他纯净的心湖。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兰厌胜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