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几簇礼花在墨蓝色的天穹深处无声地凋零,只留下几缕淡淡的硝烟气息,很快便被十月的夜风揉碎、消散。白日里撼动山河的喧嚣与沸腾的人潮,此刻已沉入城市的血脉,化作万家灯火中流淌的暖意与酣眠的呼吸。李家四合院也早已安静下来,只有几扇窗户还透出晕黄的微光,像守夜的星辰。
李玄策轻轻掩上书房的门,将院中秋虫最后的几声低鸣隔绝在外。他没有开大灯,只拧亮了书桌上一盏老式的绿罩铜座台灯。昏黄的光晕温柔地铺洒在桌面堆叠的文件、线装古籍和一方古朴的端砚上,像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静谧的薄纱。房间深处,占据了一整面墙壁的巨大星图,在幽暗的背景里悄然浮现。那并非普通的印刷品,而是由无数细密的荧光纤维织就的动态星图,在微弱的环境光下,亿万星辰仿佛在呼吸,闪烁着幽冷而神秘的光芒。
他踱步到星图前,高大的身影在微弱的光源下拉得很长,几乎与墙壁上的宇宙融为一体。白日里的一切——金戈铁马的轰鸣、花团锦簇的洪流、震彻云霄的歌声、儿子描述的温暖光河——依旧在他脑海里汹涌澎湃,撞击着心壁。但此刻,这沸腾的能量并未消散,而是在这绝对的寂静中沉淀、凝聚,化作一种更深沉、更辽远的力量,推动着他的思绪,挣脱地心引力的束缚,投向那浩瀚无垠的深空。
指尖带着白日里被阳光烘烤过的微暖,缓缓抬起,轻柔地拂过星图上那片熟悉的、被柔和白光标记的领域——地球。那小小的蓝色星球,在亿万星辰的映衬下,显得如此脆弱,又如此生机勃勃。他仿佛还能触摸到广场上千万人汇聚而成的体温,感受到儿子口中那条“金色光河”的脉动。这份力量,是基石,是摇篮。
手指没有停留,沿着一条由无数光点连接而成的虚拟轨迹,坚定而缓慢地向上升移。掠过环绕地球的银色卫星带,那是人类延伸的眼眸与手臂。最终,指尖悬停在星图上那颗皎洁、孤寂又充满诱惑的星球之上——月球。荧光的轮廓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触手可及。然而,李玄策的目光却穿透了它,投向更远处,火星那略显橙红的斑点,以及星图边缘那些模糊、遥远、代表着未知深空的星云漩涡。
“盛世华章……”他低语,声音在寂静的书房里几乎微不可闻,却带着千钧的重量。庆典展现的钢铁洪流与万众一心,是民族复兴的巍峨丰碑,是足以支撑一个民族挺直脊梁、仰望星空的坚实脊梁。这份力量,令人心潮澎湃,更令人心生敬畏。
但沸腾的热血之下,是智者冰凉的思索。他想起儿子李天枢描述的,那由亿万颗心汇聚而成、流向星辰的光河。那仅仅是诗意的想象吗?还是某种超越物质、触及宇宙本源的真相?人心,那“绿水青山”般纯净的人心所蕴含的能量,是否真的能突破物理的藩篱,成为连接星辰的桥梁?这个念头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更深沉的忧虑随之浮现。星图上,代表“阿尔忒弥斯”探月计划的蓝色光点,在月球轨道附近显得格外刺眼,却又带着某种冰冷的疏离感。某些合作渠道的冻结,如同无形的壁垒,横亘在人类共同探索的征途上。科技的无界与政治的藩篱,形成尖锐的讽刺。李玄策的眉头微微蹙起。人类的夙愿——探索未知、延续文明、寻找宇宙中的伙伴——何其宏伟!然而,实现它,单凭一个民族的复兴远远不够。它需要超越狭隘的边界,需要星辰大海般的胸襟,需要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走向实践。可这道路,布满荆棘,崎岖难行。
目光再次落回月球。这颗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人类迈向深空最关键的跳板。它不再仅仅是神话中嫦娥的居所,更是未来资源、技术验证和深空探索的前哨站。星图上,中国已有的探月工程标记清晰而醒目,那是无数科研人员心血铸就的里程碑。
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流星,瞬间照亮了他的思绪。庆典是辉煌的过去与坚实的现在,但“人类夙愿”需要指向更远的未来。需要一个更宏大的目标,一个能将民族复兴的伟力与人类共同梦想无缝衔接的节点。这个目标,必须扎根于现实的科技基础,又要具备引领未来的象征意义。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檀香与墨香,混合着窗外清冽的夜风气息。转身,从笔架上取下一支细小的狼毫朱砂笔。笔尖饱满,殷红如血,又似燃烧的星火。
回到星图前,他的目光变得无比专注,如同一位即将在宇宙画卷上落印的画师。在代表月球轨道的荧光线条旁,一个精确的坐标点被他锁定。那里,是规划中中国深空探索下一个宏伟目标的核心——一个集科研基地、资源开发前哨、深空航行中转站于一体的综合性月球基地计划,代号“望舒”。这不仅仅是一个工程代号,更承载着“人类夙愿”在星辰大海踏出的关键一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兰厌胜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