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庚扶了扶眼镜,激光笔的光点精准地落在投影幕布上光刻机原理图的一个关键节点:“玄策说得对。这不仅仅是钱和设备的问题,是整个精密制造体系、材料科学、基础物理的协同突破。就像‘长庚计划’引进的张博士他们正在攻坚的子系统,原理样机刚稳定,但离真正的工程化、量产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每一步都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障碍。更关键的是,”他顿了顿,光点移向更宏观的宇宙星图背景,“这种封锁思维,正在阻碍人类在更广阔领域的合作,比如深空探索。‘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大门对我们半开半掩,很多关键数据和技术共享被切断。这违背了科学探索的本源精神。”
“不仅仅是太空,”方清墨接口道,她的声音冷静而清晰,带着科学家的严谨,“全球性的挑战,比如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频发、新型病毒带来的生物安全威胁、数据洪流下的伦理困境……这些都需要超越国界的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实实在在的共享机制、信任基础和行动纲领。比如建立‘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联合实验室和共享数据库,在公共卫生、生态治理、基础科研领域形成合力。”她想到了自己正在研究的生物仿生材料在环境修复领域的潜力,也想到了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
李玄策静静地听着,目光再次落回案头那四个墨字——“盛世危言”。他提起朱笔,在“危言”二字旁,沉稳地批注下八个字: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朱砂小楷,如点睛之笔,又如警世箴言。
“庆典的辉煌,是底气,是自信。”李玄策放下笔,目光扫过父亲、妻子和女儿,最终投向窗外高远的蓝天,“但真正的‘盛世’,不在于我们站得多高,而在于我们看得多远,根基扎得多深。如何将昨日凝聚的磅礴民心,转化为今日攻坚克难、明日引领未来的持续动力?如何不被眼前的辉煌迷住双眼,清醒地看到‘青萍之末’涌动的暗流与挑战?”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窗外,秋阳正好,天高云淡,几只鸽子带着清脆的哨音掠过四合院的上空,一派祥和宁静。然而,书房内的空气却仿佛凝固了,投影幕布上冰冷的数据图、受损的街景、精密到令人窒息的光刻机结构,与窗外的宁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反差,正是李玄策心中所感的“风起青萍”。
“民族复兴是根,‘人类夙愿’是星辰大海。”李玄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像在陈述,又像在立誓,“根深才能叶茂,心怀天下,才能行稳致远。芯片的瓶颈要破,青年的心要暖,全球的合作要推,伦理的边界要守……这每一件事,都关乎根基,关乎未来。庆典已过,征途方始。”
书房内一片寂静,只有投影仪风扇发出的轻微嗡鸣,以及窗外偶尔传来的鸽哨声。茶香、墨香、纸张的气息混合在一起。李长庚陷入沉思,镜片后的目光深邃;方清墨指尖无意识地划过茶杯边缘,思考着材料学如何为那些“瓶颈”提供新的可能;李念墨则盯着光刻机的结构图,年轻的脸上写满了不服输的斗志。
阳光透过窗棂,将李玄策批注的那八个朱砂小字——“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映照得格外醒目,如同在宁静的书房里,点燃了一盏永不熄灭的警灯。窗外,秋高气爽,云卷云舒,一片太平景象。书房内,智者已见风起于青萍之末,心潮逐浪,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兰厌胜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