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一座通体玻璃幕墙、造型如同巨大基因螺旋的建筑在春日午后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是国内顶尖的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交叉实验室。空气洁净得几乎不带一丝尘埃,弥漫着高效过滤后的冷冽气息,混合着服务器风扇低沉的嗡鸣,形成一种属于未来的“场”。
实验室核心区域,巨大的环形屏幕墙前,气氛却有些凝滞。屏幕上,一个极其复杂、由无数彩色线条和球体构成的蛋白质三维结构模型,正卡在最后一步折叠的关键节点。代表着AlphaFold最新算法运行进度的进度条,在99.7%的位置,如同被冻住一般,纹丝不动。几秒后,整个屏幕猛地一暗,随即弹出一个冰冷的、不断闪烁的红色错误提示框:
“FATAL ERROR: TERMINAL CONFORMATION COLLAPSE”
(致命错误:终端构象坍塌)
更令人惊异的是,在那刺眼的红色错误框边缘,一串由乱码组成的几何图案正疯狂闪烁、重组,最终竟短暂地凝固成一个清晰的图像——那正是良渚文化标志性的神人兽面纹神徽!与几个月前冬奥会导视系统中李念墨嵌入的算法符号一模一样!实验室里一片低低的惊呼和沮丧的叹息。
“该死!又是这个点卡住!全球数据库都调遍了,就是无法确定这个抗癌靶点蛋白最后的铰链区折叠角度!”一名年轻的研究员懊恼地抓了抓头发,眼镜片后的目光充满挫败。
站在主控台前的李念墨,却像是没听到抱怨。她穿着简洁的白色实验服,长发束成利落的马尾,眉头微蹙,清澈的眼眸紧紧盯着屏幕上那个顽固的错误提示框和一闪而过的神徽。那神徽的出现,像一道微弱的电流,瞬间接通了她脑海深处某个被现代算法逻辑暂时遮蔽的角落。
“《黄帝内经》… ‘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她忽然低声吟诵起来,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盖过了周围的嘈杂,“人体经络,气血流转,周而复始,自成宇宙… 这才是最古老、最精妙的‘天然神经网络’!算法模拟的,终究是形!失了神!”
念头如电光石火!她猛地转身,快步走向旁边一个恒温恒湿的特制文物分析间。分析间的中央,静静地悬浮在一个透明保护罩内的,是刚从河南双槐树遗址紧急调运过来的国宝——一枚距今约6500年的碳化蚕茧。茧体呈深褐色,表面布满岁月的褶皱,却依然保持着完整的纺锤形态,在柔和的聚焦灯光下,透出一种跨越时空的坚韧与神秘。
“小刘,立刻启动超高精度激光共聚焦扫描仪!目标:茧丝微观结构全息建模!”李念墨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她小心地打开保护罩,戴上特制的纳米手套,屏住呼吸,将那个轻若无物却又重若千钧的古老蚕茧,轻轻放置在扫描平台上。
嗡——
扫描仪启动,细微的激光束如同最灵巧的探针,穿透碳化的茧壁,深入那比发丝还要纤细万倍的茧丝内部。无数束光线在茧丝分子层面的沟壑、螺旋、连接点上跳跃、反射、汇聚。巨大的主屏幕上,原本卡死的蛋白质模型旁边,一个新的窗口迅速生成。
奇迹发生了!
那枚古老的蚕茧,在超高精度的扫描下,其内部茧丝的微观结构图,并非想象中的杂乱无章。无数纵横交错的丝蛋白纤维,以一种充满玄奥韵律的几何方式排列、缠绕、连接,形成了一张极其复杂却又无比和谐的三维网络!这张由原始生命编织的网络,其拓扑结构、节点连接方式、能量传递路径,竟与《黄帝内经》所描绘的人体经络图,在数学和几何美学上,产生了惊人的、本质的相似!更令人震撼的是,当这张由茧丝构成的“天然神经网络”全息投影被实时叠加到那个卡死的抗癌靶点蛋白模型上时——
滋滋… 嗡!
仿佛有无形的丝线在自动牵引、缝合!屏幕上,那个代表致命错误的红色区域,原本坍塌混乱的蛋白铰链区结构线,竟如同被注入了生命般,开始自动调整、延展、重新组合!在古老茧丝网络拓扑结构的“引导”下,一个完美、稳定、充满生物活性的三维蛋白构象,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在众目睽睽之下,于虚拟空间中粲然成型!错误提示框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绿色的“COMPLETED: OPTIMAL CONFORMATION ACHIEVED”(完成:达成最优构象)!
实验室里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呼和掌声!研究员们看着屏幕上那个由6500年前蚕茧“指导”折叠出的完美蛋白结构,如同目睹神迹。
“快!生物合成组!立刻按这个结构模型,合成第一批活性蛋白样品!”李念墨强压心中的激动,声音带着微颤。她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实验室角落,那里,母亲方清墨正安静地站在另一个工作台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兰厌胜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