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众人为初步胜利松一口气时,李长庚的目光却锐利地捕捉到监控墙角落一块不起眼的辅助屏幕。那块屏幕原本显示的是地面站外围的安保监控画面。此刻,画面上本该是平静的湖岸和远处连绵的山峦,然而,在刚才风筝线接入、量子信号恢复的瞬间,那屏幕上的图像竟如同信号不良般剧烈闪烁、扭曲,最终,在沙砾遍布的湖岸边,投射出一片由光点和线条构成的、极其复杂怪异的图案!
那不是故障!
李长庚的心脏猛地一跳。他一个箭步冲到那块屏幕前,手指飞快地在控制台上操作放大、增强、解析。随着图像变得清晰,一股寒意瞬间爬上他的脊背。
那投射在沙地上的光影图案,赫然是一幅古代海防图——明代抗倭名将郑若曾所着《筹海图编》中,描绘倭寇舰队进攻阵型的经典船阵图!一艘艘狰狞的“安宅船”、“关船”轮廓清晰可辨,呈锋矢阵直指海岸!这绝非巧合!这是某种强大的、带有敌意的电子信号,在墨子号量子信道受到冲击、地面站防护出现瞬间波动的刹那,被捕捉、被解析、并被这神奇的风筝线系统无意中“投影”了出来!
“立刻分析信号来源!锁定特征码!提升地面站及关联所有国家关键信息节点的防护等级至最高!”李长庚的声音陡然变得无比冷峻,带着千钧之力。他的目光如同鹰隼,死死盯着沙地上那幅充满历史硝烟和现实威胁的“倭寇船阵图”。
技术员们瞬间从喜悦中惊醒,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气氛再次紧绷如弦。李长庚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他大步走到主控台旁,一把抓起那卷剩余的风筝线,又拿起旁边一个尚未组装的、用轻质竹篾和韧性桑皮纸制成的传统沙燕风筝骨架。
“都过来!”李长庚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站在大厅中央,一手持风筝线轴,一手举起那轻盈的沙燕骨架。
“看好了!”他手指灵巧地拨动风筝骨架上的几根关键竹篾节点,“这只‘沙燕’的骨架,每一根竹条的交点,都遵循着最古老的榫卯平衡之术。当我在这里施加一个力…”他用指尖轻轻点压骨架的某一点。
嗡!
奇异的事情发生了!整个沙燕骨架,包括李长庚手中握着的线轴,都发出了一阵极其轻微却清晰可辨的共鸣震颤!与此同时,距离他数米之外,放在另一个控制台上的、一个用于演示的、处于纠缠态的光子对接收盒,其中一个光子的状态指示器,竟同步发生了对应的状态改变!
“看!纠缠!”李长庚的声音如同洪钟,在寂静的大厅里回荡,他目光炯炯地扫过每一张震惊的脸,“不需要薛定谔的猫!不需要深奥的波函数坍缩!两千多年前,墨子为阻止楚国攻打宋国,造木鸢飞临楚都三日三夜,令楚人惊惧退兵!那木鸢能在高空感知地面匠人的心意而改变姿态,靠的是什么?是榫卯结构的精妙传递!是‘线’两端跨越空间的即时感应!这就是最原始的、基于‘形’与‘势’的宏观量子纠缠!”
他指着屏幕上那幅依旧投射在沙地上的“倭寇船阵图”,又扬了扬手中的风筝骨架,语气带着洞穿历史的犀利与现实的锋芒:“古人用风筝传递信号、震慑强敌的智慧,早已深谙此道!量子纠缠的奥秘,并非西方独有!我们的祖先,用木头和丝线,就触摸到了宇宙间这种跨越空间即时感应的‘道’!比薛定谔,早了两千年!”
大厅里,落针可闻。只有风筝骨架在李长庚手中微微震颤的余韵,以及屏幕上那幅由敌方信号投影而成的古代战阵图,在无声地诉说着科技与历史的交织、智慧与对抗的永恒。窗外,高原的风猛烈地吹拂着地面站围栏上系满的五彩藏民经幡,幡布上古老的经文在风中剧烈翻飞。经幡的特殊布料中,融入的纳米级光学涂层,此刻在正午强烈的阳光下,正折射出无数细碎、流动的七彩光斑,如同为这量子纠缠的古老智慧与现代交锋的无声战场,披上了一层神圣而神秘的佛光。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兰厌胜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