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涎香的辛辣气息猛地灌入鼻腔,我剧烈咳嗽着撞翻雕花妆台。铜镜里陌生的面容让血液凝固——远山眉、点绛唇,凤冠上的东珠沉甸甸压着发鬓,十二幅月华裙拖曳在青砖地面。"长公主!"宫女翠玉哭着扑过来,银镯碰撞声与苏维埃大学的警报声重叠在耳畔,"高热昏迷三日,可算醒了......"她的衣袖上还沾着药汁,显然是日夜照料的痕迹。我注意到她手腕上的银镯刻着莲花纹样,内侧却有不易察觉的磨损,那是长期劳作留下的印记。梳妆台上摆着原主未完成的绣品,丝线颜色鲜艳,针法细腻,却在某个角落突兀地绣着半朵枯萎的花。
记忆如潮水涌来。朱韵澜,朱元璋与马秀英的嫡长女,太子朱标的胞姐。原主因撞见秦王私运兵器受惊而亡,如今这具身体里却住着来自22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授。我下意识摸向胸口,本该别着校徽的位置,只触到温润的羊脂玉坠。窗外传来孩童歌谣:"富家酒肉臭,穷汉啃泥球......"这与课堂上分析的元宇宙剥削场景何其相似。我注意到房间角落的书架上,摆放着《孟子》《大学》等典籍,其中一本《史记》的扉页上,还有原主朱韵澜用娟秀字体写下的批注:"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批注旁边还画着小小的粮仓图案。书架底层藏着几本手抄本,记载着民间疾苦和地方官员的贪腐情况,字迹工整,显然经过多次修改。
"取舆图来。"我扶着雕花椅背起身,丝绸裙摆下的双腿仍在颤抖。当宫人展开泛黄的《大明舆图》,羊皮纸上的朱砂标记刺痛双眼:大片红色区域标注着藩王封地,而流民聚集区仅用稀疏墨点表示。我的指尖不自觉地在应天府位置点了三下——这是在学院课堂标注重点的习惯动作。看着地图上错综复杂的线条和标记,院长的教诲突然在耳边响起:"历史唯物主义不是陈列品,而是改变世界的火炬。"我注意到舆图边缘有几处磨损,显然是原主经常查看的地方,这些细节仿佛在诉说着朱韵澜生前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在地图的背面,还藏着一张薄薄的草图,上面用木炭简单勾勒了几个村落和粮仓的位置,旁边写着几行小字:"此处流民甚众,需开仓放粮"。
夜幕降临时,冷宫里的青铜油灯将影子投射在绘有《女诫》故事的屏风上。我翻开泛黄的书卷,笔尖划过"妇德"二字时,羊皮纸突然发出幽蓝光芒。《德意志意识形态》残留的量子印记浮现,在空白处勾勒出朱元璋的阶级崛起图谱:从濠州乞丐到红巾军领袖,再依靠马秀英背后的淮西集团建立王朝,最终构建起新的封建秩序。我在书中空白处写下密密麻麻的批注,将现代的阶级分析方法与明朝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试图寻找变革的突破口。批注过程中,我发现《女诫》的页边空白处,原主也曾写下自己的困惑:"女子为何不能读书议政?"
突然,我想起马秀英的生平。在历史记载中,她不仅是贤后,更是朱元璋成就帝业的重要助力。当朱元璋因猜忌而滥杀功臣时,是她多次劝阻;当灾荒来临,是她亲自施粥救济百姓;甚至在军营中,她还会为将士缝补衣物。这些行为,何尝不是一种朴素的阶级调和?如果她生在民主时代,凭借那份智慧与威望,或许真能成为人民选出的领袖。想到这里,我在纸上画出一个假设的政治模型:以马秀英的仁政思想为根基,融合现代民主制度的选举机制,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体系。同时,我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与明朝的官僚体系、土地制度相结合,推导出一套适合当前时代的改革方案。
更鼓声惊破思绪,窗外传来侍卫的脚步声。我迅速将写满阶级分析的绢布塞进妆奁,摸到袖中藏着的碎瓷片。雕花木门突然被推开,玄色龙袍裹挟着威压扑面而来。朱元璋负手而立,腰间的龙纹玉佩泛着冷光,鹰隼般的目光扫过案头的《女诫》和我写下的批注:"听闻皇儿醒了,可还有不适?"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龙袍上金线绣就的蟒纹随着呼吸微微起伏,腰间的玉佩在烛光下泛着幽光,隐隐映出他脸上的阴晴不定。
我强压下内心震撼,福身行礼:"谢父皇挂念。儿臣昏迷时梦到母后,她说......"我深吸一口气,将剩余价值理论化作古白话,"天下财富皆源自百姓辛劳,若能设一机构广纳民情,既能彰显父皇仁德,又可保江山稳固。"我注意到朱元璋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显然这种全新的治国理念超出了他的认知。他伸手拿起我写满批注的纸张,眉头越皱越紧,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纸上的字迹,仿佛在试图理解这些陌生的思想。
朱元璋的笑声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妇人之见!这天下是朕提刀上马打下来的!"他突然逼近,龙袍上的金线蟒纹几乎触到我鼻尖,"不过......"龙袍扫过舆图,"秦王近日动作频繁,女儿若有见闻,不妨直言。"话语中的试探意味让我后背发凉。我意识到,在这个封建王朝,任何变革的思想都可能被视为威胁,而我必须谨慎前行。我小心措辞,既不暴露真实想法,又隐约透露出对秦王势力的担忧,同时将话题引向民生问题,试图唤起他早年的苦难记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