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考验不仅来自朝堂之上,更来自后宫之中。马皇后的病榻前,气氛凝重而压抑。贵妃呈上绣着“民贵君轻”的香囊,表面上看似关心民生,实则暗藏玄机。我轻轻抚过香囊上的针脚,却在暗线里发现了《女诫》的箴言语录。这一刻,我突然想起在学院分析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心中顿时明了贵妃的意图。她想用传统的观念来束缚我,阻止我进行改革。
“贵妃娘娘的针脚真是巧,不过《女诫》开篇便说‘夫者,妻之天也’,可《孟子》说‘民为贵’,这‘天’与‘贵’,究竟哪个更重?”我的话语中带着质问与思索。贵妃的指尖在绣绷上突然刺破,鲜血染红了“妇德”二字,这一幕仿佛预示着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我深知,这场关于“女子是否干政”的争论,本质上是新旧生产关系的博弈,是守旧势力对变革的最后抵抗。
冬至前夜,寒风凛冽,整个应天城都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我在冷宫密室召开了第一次“天机会议”。密室中,油灯摇曳,光影闪烁,气氛神秘而庄重。参会者包括十位来自不同阶层的代表:铁匠铺的王师傅,他代表着辛勤劳作的工匠阶层;漕帮的李老大,掌控着水上运输的命脉;应天书院的穷秀才,怀揣着对知识与变革的渴望;甚至还有一位来自哈密卫的回回商人,带来了西域的商业信息与不同的文化视角。他们围坐在简陋的桌前,脸上带着期待与紧张。
他们怀揣着各自的诉求,在摇曳的油灯下展开羊皮地图。回回商人的波斯语带着浓重的凉州口音,诉说着商队的苦难:“长公主,我们商队在嘉峪关被藩王税卡盘剥,十车货物只剩三车。”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与愤怒,“这和您说的‘物值交换’相差太远。”其他代表们也纷纷诉说着自己的遭遇,铁匠王师傅讲述着工匠们的艰辛,穷秀才表达着对教育不公的不满。
我铺开《大明疆域图》,用朱砂在藩王封地画下锁链般的符号,每一道符号都代表着藩王势力对商路的束缚。“诸位请看,这些锁链锁住的不仅是商路,更是天下的生机。”我取出从西域带回的玻璃算盘,算珠在灯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我打算在九边设立‘互市监’,由商队推举监事,税赋按货物价值累进——赚得多的多缴,赚得少的少缴,就像《史记·货殖列传》里说的‘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我的话语中充满了希望与决心,希望通过这样的改革,打破藩王的垄断,让商路畅通,让天下充满生机。代表们听后,眼中露出了希望的光芒,纷纷表示支持。
铁匠王师傅突然跪下,他铁砧般的手掌重重地按在青砖上,声音中带着恳切:“长公主,俺们匠人不懂那些大道理,只知道现在给藩王打造兵器,工钱连买盐都不够。”他撸起袖口,露出被火星灼伤的手臂,那一道道伤疤是他辛勤劳作的见证,“您说的‘物值相抵’,能不能让俺们给自家打农具时,也能换口饱饭?”
我握住他粗糙的手掌,触到掌心厚厚的老茧,这是在22世纪的讲台上从未触碰过的温度,是劳动人民的温度,是生活的温度。“不仅能换饱饭,还能让你们的儿孙读书识字,不再做只会握铁锤的‘器’,而是能议国事的‘人’。”我的话语坚定而温暖,希望能给他们带来希望与力量。王师傅眼中闪烁着泪光,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会议结束时,应天城的更鼓敲过三更,整个城市都陷入了沉睡。我独自站在冷宫的残垣前,望着宫墙上的北斗星图,思绪万千。神经接驳笔的残片在掌心发烫,仿佛在传递着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力量。这是我穿越以来第一次感到恐惧——不是害怕皇权的碾压,而是害怕理论在现实中的变形。《大明民主主义》的手稿还躺在案头,那些用《孟子》包装的现代理论,能否真正在这片封建冻土上生根发芽,能否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我心中充满了担忧与迷茫。夜风吹过,冷宫的残垣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五更天,晨光微露,我带着精心准备的《均田疏》面见朱元璋。父皇的案头堆着厚厚的军报,蓝玉的捷报与西北的饥荒文书并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着王朝表面的繁荣下隐藏的危机。“父皇可知道,西北卫所的戍卒,现在吃的是混合着观音土的麦麸?”我展开《卫所屯田损益表》,语气沉重而焦急,“军屯制本是好经,却被藩王念歪了——他们占着屯田,却让戍卒替他们种地,这和元朝的驱口制度有何不同?”我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戍卒的同情与对藩王行为的愤慨。
朱元璋的手指缓缓划过表上的红圈,龙纹御袍在烛火下泛着暗红,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愤怒与震惊。“你是说,朕的儿子们在喝兵血?”他的声音低沉如雷,震得案头的《皇明祖训》微微翻动,“当年朕打天下,靠的就是将士用命——如今他们的子孙却在吸将士的血?”我知道,这击中了他最敏感的神经——这位从尸山血海中走来的帝王,最痛恨的便是背叛,尤其是来自自己子孙的背叛。
“儿臣并非指责藩王,”我适时递上《军屯改良策》,语气诚恳而坚定,“只是想让屯田真正为国防所用。可以设立‘军田监理司’,由朝廷直管,戍卒自耕自收,余下的粮食按市价卖给官府——这样既足军食,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