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六年孟冬,我站在应天城郊的演武场中央,看着三百名亲卫候选人在晨雾中列队。他们来自不同地域:泉州织工挽着袖口露出机杼伤痕,马六甲水手赤足踩着南洋贝壳,波斯驼夫的头巾上还沾着撒马尔罕的沙尘,甚至有两名改籍的前葡萄牙海盗——他们的皮靴虽亮,却刻意磨去了靴刺上的骷髅纹。所有人左胸都别着青铜麦穗徽记,在雾气中泛着冷硬的光,如同被锻打成型的公平之种。
"亲卫会的徽章不是装饰,是枷锁。"我转动手中的镀金燧发枪,枪管上的"亲卫"二字与他们的徽章遥相呼应,"这枷锁铐住的不是你们的身体,是剥削者的锁链。现在,告诉我,你们为何而来?"
前排的泉州织工陈阿水向前半步,他的右手指节畸形——那是被织机齿轮碾伤的旧痕:"长公主,去年冬至,我织的十二匹云锦被税吏以'花色不符圣意'充公,妻子抱着女儿跳了晋江。"他举起左手,掌心刻着"均"字刺青,"我要让天下织工知道,自己织的布该换多少米粮,不该由老爷们的算盘说了算。"
右侧的波斯驼夫阿里掀开头巾,露出额角的弯刀疤:"在波斯湾,阿拉伯商人用骆驼换我们的羊毛,却用假秤砣——十斤羊毛只算七斤。"他拍了拍腰间的燧发枪木箱,箱角露出半卷阿拉伯文的《公平贸易手册》,"我要学会你们的算筹,还有这会喷火的'正义之棍',让商路不再淌血。"
我点头示意,常静徽推动装备车前行。三百支改良燧发枪在晨光中展开,枪托处刻着不同文明的符号:泉州织锦的云纹、马六甲橡胶树的叶脉、波斯细密画的星月。"每支枪对应一位匠人的灵魂。"我拿起刻着阿拉伯文"阿德l-Adl(正义)"的燧发枪,递给阿里,"枪管是应天匠人的熟铁,扳机弹簧用的是马六甲橡胶,枪托木料来自泉州老匠人珍藏的荔枝木——这是四民智慧的合铸。"
亲卫会的首次全体会议在玄武湖底的钢铁密室召开。蒸汽泵规律的嗡鸣中,常静徽调试着全息沙盘,光影在她腕间的麦穗银镯上跳跃。方鸣谦的水军甲胄挂着新绣的麦穗肩章,胸甲内侧刻着"水能载舟,亦能煮粥"的俚语——那是他在舟山渔村听老渔民说的。
"先谈神机科技司的落地。"我用燧发枪指向沙盘上的红色齿轮标记,"王玄龄,三段式射击法的训练进度如何?"
王玄龄推了推改良的水晶眼镜——镜片由西域玻璃磨制,边缘刻着算筹纹:"已在应天火器监完成模拟推演。"他调出全息影像,三百名队员在虚拟场景中演练"卧射-跪射-立射"循环,燧发枪火舌交织成密不透风的火力网,"但遇到个难题:部分队员来自猎户,习惯单打独斗,对'集体齐射'的理念抵触。"
"带他们去看江南纺织厂。"我敲击沙盘上的纺织机模型,"让他们明白,就像织锦需要经纬配合,火器战也需要前后掩护。告诉他们,三段式不是束缚,是让每个子弹都能找到该打的目标——比如地主的高墙,而不是无辜的流民。"
方鸣谦突然插话,手指划过沙盘上的海岸线:"江海卫水军需要更灵活的指挥体系。现在每艘'飞浪级'战船都像个小朝廷,水手们对'官兵一致'半信半疑。"
"因为他们没见过真正的平等。"我从袖中取出《水手自治章程》,羊皮纸上盖着泉州、广州、宁波三地船工的联名手印,"从今天起,每艘战船设'舵工委员会',百户以下的决策必须半数以上水手同意。比如昨晚收到的情报——"我看向常静徽,她立刻调出密报,"暹罗国的奴隶贩子在马六甲海峡西段活动,江海卫的商船队该如何行动?"
"护航商船优先保护妇孺,战斗船负责拦截,伤员救治由水手投票决定是否启用善值储备。"方鸣谦迅速回答,眼中闪过惊喜——他听懂了章程背后的深意:将决策权还给生产者,让武器真正为使用者服务。
应天火器监的地下工坊里,陈铁手正在演示旋转炮塔的改良版。这个由纺织机飞轮改造的装置如今覆盖着橡胶装甲,八支燧发枪呈扇形排列,随着飞轮转动依次击发,靶墙上的弹孔形成半径两丈的圆圈。
"长公主,按您说的'运动战',我们给炮塔装了可拆卸轮子。"陈铁手转动曲柄,炮塔底部伸出四个橡胶轮,"现在它能在十分钟内拆解,由四人小组搬运,适合巷战和山地突袭。"
我抚摸着炮塔边缘的棉线——那是泉州织工用来标记经纬的手法:"很好。但还不够隐蔽。"我示意匠人抬来一箱江南油纸伞,伞面绘着山水花鸟,"把燧发枪零件藏进伞骨,伞柄做成火药筒。记住,神机飞军的队员走在街上是百姓,举起伞是战士——就像这伞面,平时遮风挡雨,战时化为利刃。"
话音未落,地面突然震动。陈铁手脸色一变,手按剑柄:"是东厂的缇骑!他们怎么找到这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