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院门外传来"突突"的马达声,赵麦囤开着量子播种机来了,车斗里装着新收的粟米。"太皇太后,陛下,静雯姑娘,"他跳下车时,机械裤腿上的泥点溅了一地,"这是按《韵澜思想》里的'密植法'种的,亩产比去年多了三成!我给您留了最好的一斗,磨成面蒸馍,比城里的点心还香。"母亲接过粟米,抓一把放在手心搓了搓,粟米壳簌簌落下,露出金黄的米粒:"麦囤你这孩子实诚,知道把好粮食给我这老婆子。"她突然转向朱静雯,把米粒凑到她眼前,"你看这米粒上的纹路,多像算筹?每道纹都记着它喝了多少水、晒了多少太阳。你当副元首,心里也得有这么本账,知道农民的汗珠子砸在地里,能换多少米粒。"赵麦囤补充道:"俺们工农代表在算筹会上常说,评价指导思想好不好,就看三条:粮仓满不满、裤腰带松不松、孩子笑得多不多。洪武爷当年就是靠这三条赢了天下,如今咱也得靠这三条守住天下。"
午后,我们去了龙江港的造船厂。巨大的量子船坞里,工人们正在组装新型远洋货轮,船身的龙骨上用火山岩粉写着"工人脊梁"四个大字,每个字的笔画都由铆钉排列而成,这些铆钉的材质与母亲当年督造的"恤民号"战船完全相同。"陛下,这船的动力核心用的是常静徽大人研发的'工农共振引擎',"总工程师王钢蛋指着船尾的算筹矩阵,"农民提供的生物柴油、工人锻造的合金、商人引进的量子导航,三者频率必须完全同步,船才能达到最大航速。上次试航时,就因为有个铆钉的材质不达标,引擎立刻发出警报,这就是《常静徽思想》里说的'科技要为工农服务'。"朱静雯爬上脚手架,机械靴踩在龙骨上,传来细微的震动——这是工人在焊接时特意留下的"反馈波",能让决策者实时感受到施工的力度。"姑母你听,"她把耳朵贴在龙骨上,"这震动频率和望稼村的田垄完全一致,都是432赫兹。太祖爷当年造战船抗元,靠的不就是工人的手艺和农民的粮食吗?"
我点点头,指着墙上的《工人权益保障条例》:"你看这条例,每一条都对应着《大明民主主义》的'劳动光荣'条款。洪武爷说'凡匠户,皆国家栋梁',他在位时给铁匠铺减税,给窑工发棉衣,就是知道工人的锤子能敲出江山。去年有个包工头拖欠工资,主阵的'清浊'纹立刻显红,不是因为我们有千里眼,是因为《韵澜思想》的'权益追踪系统'和工人的考勤手环连在了一起。"母亲摸着龙骨上的铆钉,突然说:"静雯你知道吗?这船板的厚度,是按'能抗十二级风浪'设计的,可要是少了一颗铆钉,就可能在十级风浪里散架。工人就是国家的铆钉,少了他们,再漂亮的指导思想都是空架子。"她的话让朱静雯的机械义手调出工人的生物电档案:王钢蛋的父亲是造船厂老工人,在一次事故中伤了腿,如今靠着主阵的"工伤互助基金"安了机械腿,还在教徒弟;焊接工李大姐的儿子在量子海事大学读书,学费全靠"工农奖学金",这都是《秀英思想》里"互助共济"的实践。
傍晚的龙江港商业区灯火初上,我们走进李稻花开的"工农商合作社"。货架上的商品都贴着三色标签:绿色(农民生产)、蓝色(工人制造)、金色(商人流通),标签上的算筹码能实时显示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数据。"陛下,静雯姑娘,"李稻花用算筹笔在全息屏上一点,屏上立刻显影出南阳的绿豆从播种到上架的全过程,"这绿豆的收购价是农民、工人、商人一起定的,用的是洪安主阵的'均平算法',保证农民有的赚、工人有的拿、商人不亏本。"母亲拿起一包绿豆,指着标签上的"流通成本"一项:"你看这数字,比三年前降了两成,就是因为《常静徽思想》的'量子物流系统'帮商人省了运费。但咱得盯着,商人可以赚钱,不能赚黑心钱——洪武爷当年杀囤积居奇的粮商,就是怕他们把'流通'变成'盘剥'。"
朱静雯拿起一包绿豆,包装上的生物电标签与她的机械指产生76%共振,显示这包绿豆的种植户是望稼村的张大爷,加工工人是龙江港的王大嫂,流通商人是疆新的买买提。"姑父常说,商人就像这合作社的传送带,把农民的收成、工人的产品送到需要的地方,要是只顾着自己赚钱,传送带就会生锈。"她的机械腕弹出商人流通数据,数据在空气中化作金色的河流,河流里游动着各族商人的生物电签名,"《大明民主主义》说'商为流通之桥',这桥得结实,还得平坦,不能让农民、工人过不去。"我补充道:"上个月有个盐商想哄抬价格,主阵的'市场监管模块'立刻启动,不是靠官府打压,是让其他商人的'诚信指数'与他的'违规数据'共振,让他在商帮里抬不起头——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大明化的'市场调节',用思想当规矩,比刀枪管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