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平二十六年冬,京北市的初雪比往年早了一个月,十月刚过,鹅毛大雪就纷纷扬扬落下来,压弯了议事院的银杏枝桠,青石板上的积雪冻成了冰,踩上去咯吱作响。往年这个时候,街头还能见到穿单衣的行人,今年却早早飘起了雪花,寒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我的办公桌上,摊着事务院气候司的加急报告,封面上用红笔写着“小冰河时期预警”,墨迹沉甸甸的:“据观测,未来五年我国或将进入小冰河期,气温较常年下降3-5℃,农作物生长期缩短,极端天气增多,需提前做好粮食储备与食品安全保障……”
我摩挲着报告上的“小冰河期”四个字,指尖能感受到纸页的冰凉。这不是空穴来风,去年南河省就出现了罕见的秋涝,小麦减产10%;今年东山省夏季低温,早稻成熟推迟;蒙古自治省的草原牧草因降温提前枯黄,牲畜越冬饲料告急。这些零星的异常,如今被气候司串联成明确的预警,像一面镜子,照出粮食安全的紧迫性。
“议事长,国库里的储备粮清点完了。”老李裹着厚棉袄走进来,帽子上还沾着雪粒,他递来一份清单,纸页边缘带着寒气,“目前国库共储备小麦800万吨、大米600万吨、玉米500万吨,还有土豆、红薯等耐储作物300万吨,足够全国百姓消耗一年半。所有粮仓都做了保温防潮处理,通风系统换成了恒温设备,粮情监测仪每小时传回数据,确保一粒粮食不发霉、不生虫。”
我翻看清单,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个粮仓的位置、储量、储存时间:“京北市一号粮仓:小麦120万吨,储存于均平二十五年,湿度12%,温度15℃;南河省二号粮仓:大米80万吨,储存于均平二十四年,通风良好……”最末页附着储备食品安全报告,三文鱼、牛羊、猪肉等冷冻储备也一目了然:“冷冻猪肉50万吨、牛羊肉30万吨、三文鱼10万吨,分布在全国20个冷链仓库,温度控制在-18℃以下,保质期可至均平三十一年。”
“不够。”我放下清单,望着窗外漫天飞雪,“小冰河期可能持续五年,极端天气可能导致连年减产,储备粮至少要够两年消耗。而且不能只靠国库,要发动全社会储备,皇宫、公社、百姓家都要动起来。”我想起马秀英生前的小菜园,“皇宫的小菜园要扩大,把闲置的空地都种上耐寒作物,萝卜、白菜、土豆都行,皇家要带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老李点头应下:“我这就通知内务府,明天就组织人手翻地。对了,乡村百姓公社的秋收报告也送来了,他们按计划留足了种子和储备粮,西乡村公社还多储备了50万斤红薯,说‘红薯耐冻,能当救命粮’。”他笑着补充,“王铁柱托人捎来消息,说公社的农机站新买了三台粮食烘干机,秋收的玉米全烘干入库了,还腌了2000坛酸菜,准备过冬。”
第二天清晨,我去皇宫小菜园时,内务府的人正忙着翻地。马秀英种的老槐树下落了厚厚的雪,树下的菜畦被重新规划,分成了几块:“萝卜区”“白菜区”“土豆区”,几位老农蹲在地里,用手丈量行距,嘴里念叨着“耐寒品种要种密点,土要埋深点”。负责菜园的张师傅指着墙角的地窖:“议事长您看,这地窖重新加固了,能存上万斤白菜,去年的酸菜坛子还在,今年多腌点,宫里人够吃,还能分点给附近百姓。”
翻地的工人里,有几位是议事会的年轻职员,他们挽着裤腿,裤脚沾着泥和雪,却干得热火朝天。“以前觉得种地简单,没想到翻地都这么累。”一个戴眼镜的姑娘擦着汗笑,“张师傅说,这叫‘接地气’,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以后审批粮食政策才更用心。”我接过她手里的锄头,试着重翻了一垄地,冻土硬得像石头,一锄头下去只留下个浅痕,更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分量。
一周后,全国议事会召开粮食安全专题会议。议事厅里烧着炭火,却驱不散代表们脸上的凝重。工农代表们围坐在一起,面前摆着各地的粮食报表,有的上面画着减产的红箭头,有的标注着“需补种耐寒品种”。西乡村的王铁柱站起来,手里举着公社的储备粮账本:“议事长,各位代表,小冰河期要来了,咱农民不怕冷、不怕累,就怕粮食不够吃、价格飞涨。咱公社储备了粮,但零散的储备顶不住大灾,得有个统一的机构管起来,稳住粮食价格,保障大家有饭吃!”
东山省的工人代表刘师傅接着说:“王代表说得对!咱淄博府的纺织厂工人多,去年秋涝时,大米价格涨了两成,不少工人家里精打细算才够吃。现在要应对小冰河期,得有个大集团统一种植、统一储备、统一价格,不能让粮贩子趁机抬价!我们提议,建立大明粮食品集团,归议事会直属,管粮食生产、储备、销售,还得管养殖场,确保肉蛋奶不缺货、不涨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