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平二十七年十一月初七,京北市的初冬比往年来得更温和些。议事院门前的银杏枝桠上还挂着几片顽固的金叶,被晨风吹得簌簌作响,像在数着刚贴出来的《全国民生工程进度公示》。我刚在议事会签完《人民监督协会侦查经费专项批复》,就见朱静雯抱着一摞奏折从侧门跑过来,藏青色的常服裙摆沾了点露水,发梢还带着晨起的微湿。
“姑姑!”她把奏折往我怀里一塞,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刚听赵副皇说,他那辆旧吉普上周送去检修,修配厂的师傅说现在京北市跑的J1A自动挡小车特别好开,百姓拉货赶集都用它。我想学开车,你陪我去报名好不好?”
我掂了掂怀里的奏折,指尖划过“南河省救灾款返还公示”的红章,忍不住笑:“你当皇帝的,要坐公务车有公务车,要乘马车有马车,学开车做什么?”
“不一样的!”她拽着我的袖子晃了晃,这孩子气的动作让我想起她小时候抢我手里的糖葫芦,“上周去京北纺织厂调研,看到女工们下班后开着J1A去接孩子,说‘自己开车比等公车方便多了’。我这个皇帝,连百姓日常用的交通工具都不会,怎么算‘知民情’?再说了,以后下乡调研不用麻烦司机,我自己开着车想去哪就去哪,能多看看真实的村子。”
她眼里的认真让我心头一动。这孩子登基两年,朝堂上处理政务时沉稳得像换了个人,可骨子里还是那个总爱追着问“百姓过得好不好”的小姑娘。我拍了拍她的手背:“想学可以,但得守规矩——不准搞特殊化,跟普通学员一样报名、考试,考不过就得重来,听见没?”
“保证遵守!”她立刻站直身子,学着朝臣奏事的样子拱手,“臣朱静雯,愿以普通学员身份学驾考,绝不因身份破例。”
我被她逗得笑出声,转身叫上内务处的小周:“去查查京北市口碑最好的平民驾校,要那种学员多、不搞花架子的,报两个人的名——我也陪她练练,省得你这丫头偷懒。”
小周刚走,朱静雯就从袖袋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笔记:“我昨晚问了商以售伯伯,他说学开车得先过科目一,考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还把《大明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驾考题库都给我了。”她翻开本子,里面用红笔标着重点:“‘行经人行横道需减速礼让’‘不得酒后驾驶’,这些跟朝堂上的规矩一样,都是底线。”
“倒是把读书的劲儿用对地方了。”我翻了翻她的错题本,见她把“连续驾驶不得超过四小时”写成“六小时”,特意画了个哭脸,忍不住调侃,“要是考科目一错这么多,可就麻烦了。”
她立刻把本子抢回去:“我都改过来了!这几天早晚都在背,一千两百道题保证没错。”
下午小周回话,说京北市东边的“民生驾校”口碑最好,学员大多是工人、农民和小商户,教练都是有二十年经验的老司机,关键是“从不收礼、不搞特殊”。我让他别提前打招呼,第二天一早带着朱静雯直接过去。
初八清晨,我们没乘公务车,坐了赵麦围那辆刚修好的旧吉普。车过护城河时,朱静雯扒着车窗看河边晨练的百姓,指着穿棉袄打太极的老人笑:“你看王大爷他们,现在早晚都能出来遛弯,搁以前这个点还得去排队领平价粮呢。”
“这就是咱们搞‘民生保障工程’的意义。”我顺着她的话头,“但政策好不好,得看百姓用不用得上、信不信得过。就像开车,光知道规则不行,得真能开上路才算学会。”
民生驾校藏在京北市东郊的产业园旁,门口挂着“学好驾驶技术,服务民生建设”的红横幅,墙上贴满学员的合格成绩单,落款有“纺织厂女工李芳”“菜农张建国”,最显眼处是张“学员满意度公示”,贴着密密麻麻的小红花。报名处是间玻璃房,里面坐着个戴眼镜的中年女人,见我们进来立刻起身:“两位报名学驾考?是学手动挡还是自动挡?”
“自动挡,J1A那种。”我把身份证递过去,“我侄女朱静雯,想学个基础,以后下乡方便。”
女人登记时抬头看了朱静雯一眼,笑盈盈地说:“这名字好听。现在学自动挡的多,尤其J1A小车,车身小,新手好操控,上个月刚有个种草莓的大姐拿了证,说以后拉草莓去市场再也不用求人了。”她递来两张表,“填一下基本信息,报名费每人两千,包含教材和练车费,咱们明码标价,没有额外收费。”
朱静雯接过笔时手顿了一下,悄悄凑到我耳边:“姑姑,真要自己掏钱啊?”
“不然呢?”我刮了下她的鼻尖,“你当皇帝的俸禄够缴十次学费了,难不成还要国库给你报驾考钱?”她吐了吐舌头,认真填起表来,在“职业”一栏犹豫了下,写下“公职人员”四个字。
交完钱,女人给我们发了《大明机动车驾驶理论教程》和学员证,指着门外的训练场说:“你们的教练姓周,周建国,他带自动挡班经验最足,现在正在那边带早练,我这就喊他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