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平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清晨,全国议事会圆形会议厅的鎏金穹顶刚被第一缕晨光染亮,我便在回廊的雕花木柱旁看见了朱静雯。她穿着一身月白常服,领口的盘扣系得一丝不苟,手里紧紧攥着一份折叠成方块的请假申请,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晨光透过彩绘玻璃窗,在她脚边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均平十五年我提出“四步走”战略时,议事厅地板上跳动的阳光——那时的光斑里藏着对“百姓生产总值翻番”的憧憬,而今天的光斑里,映着的是规矩与发展的共生。
“姑母。”她轻声唤我,声音里带着一丝少年人特有的紧张,“这份申请……您看这样写可以吗?”我接过申请,指尖触到纸页上温热的墨迹:“为参加机动车科目二考试,申请于十二月二十三日上午九时至十二时请假半天,恳请全国议事会审议批准。申请人:朱静雯。”落款处的私章盖得端端正正,比她当年在“四步走”战略草案上的签名还要郑重。这郑重里藏着的,是对“规矩面前无特权”的敬畏,就像我们在汉武大学巡视时坚守的底线,无论身份高低,都得在规矩的轨道上前行。
走进会议厅时,六十名代表已按区域依次入座。工农代表的工装外套上还沾着未干的机油,那是来自大明各省份农机厂的温度;基层百姓代表的布褂子带着皂角的清香,那是千万村庄的气息;监察局与都察院的官员穿着制式制服,肩上的徽章闪着“公正”的光。这些不同的衣着在晨光里交织成大明最鲜活的图景,就像我们的“四步走”战略,从来不是单一的线条,而是千万条支流汇成的大河。
朱静雯走到发言台后,深吸一口气,展开请假申请的动作沉稳得不像个即将走进考场的姑娘:“各位代表,臣朱静雯今日需前往紫金区驾考中心参加科目二考试,特申请请假半天,恳请议事会批准。”她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议厅,落在每个代表耳中,也落在我案头那本《四步走发展战略纲要》的封面上——那上面“朱韵澜 拟”的字迹,仿佛也随着这声申请轻轻颤动。
台下先是一阵寂静,随即爆发出善意的笑声。花省工农代表王大叔举着话筒站起来,他怀里还抱着一捆刚从百姓公社收割的麦穗,麦粒饱满得几乎要撑破麦壳:“陛下这假必须批!咱《议事会章程》里写得明明白白,‘凡议事会成员,不因身份特殊而废规矩’,考驾照是学民生技能,咋能不批?”北湖省的李大姐跟着喊道:“等考完了给咱讲讲考场的规矩,听说那库线比咱公社的田埂还严,正好学学咋把政策定得这么准!”
我敲了敲案头的木槌,会议厅瞬间安静下来。“准假。”我望着朱静雯泛红的眼角,补充道,“但有个条件——下午回来后,给大伙说说考场上的规矩,就像你总说‘驾考的边线就是政策的底线’一样。”朱静雯深深鞠躬,转身时请假申请从手中滑落,我弯腰拾起,看见背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考场守规矩,国策方行远。”这行字让我想起均平十五年提出“四步走”时,自己在草稿本上写的“战略守民心,发展方行稳”,原来有些信念,从来都是一脉相承。
她离开后,议事台后的投影幕缓缓降下,《大明国均平十五年—二十年五年计划成果通报》的金色标题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我指尖划过案头那本泛黄的纲要,封面上的字迹虽淡,却清晰地记录着那个初春的决心。那时,我站在同样的发言台上,手里举着这份纲要,台下还有代表低声议论:“百姓生产总值翻番?咱连像样的农机都没有,这目标怕是镜中花。”而今天,那些议论早已被数据击碎,就像朱静雯即将面对的库线,只要守住,就能抵达目标。
“第一步目标已超额完成!”全国议事会事务院吏部统计司司长的声音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他手里捧着厚厚的账册,账册边缘因常年翻阅而卷起毛边。投影幕上的折线图陡然攀升,红色的曲线在均平二十年的节点上冲破了预设的目标线:“均平五年百姓生产总值为1.2万亿明币,至均平二十年已达2.54万亿,实际增长111.7%,超额完成‘翻一番’目标!”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忽然想起均平五年在南河省调研时,老农拉着我的手说“能顿顿吃上白面馍就知足了”,而现在,百姓公社的粮囤早就堆到了屋顶,连最偏远的村庄都通了光伏电,孩子们在明亮的教室里念着“大明山河,一体同春”。
赵麦围组长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他工装口袋里露出半截玉米棒子,玉米粒饱满得泛着油光:“这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是咱百姓的粮囤!”他大步走到发言台,将玉米棒子举得高高的,“均平五年,俺们农机厂村一亩地才打三百二十斤麦子,现在加入百姓公社,搞集约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咱大明2亿3千万亩耕地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二百斤,够1亿4千万人吃整年的!”他掰下一粒玉米塞进嘴里,咯吱作响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议厅,“这就是第一步的底气——肚子填饱了,才能谈发展!不管是中原的村庄,还是远些的省份,地里的麦子都得这么饱满,这才是大明的样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