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想拦着,静雯却摆了摆手:“没事,我在汝吉村学了不少手艺,砌墙也会一点。”她拿起水泥抹子,往砖上抹水泥,动作虽然不如工人熟练,却很认真。王铁山看着她,眼里满是敬佩:“朱主事,您真是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跟您一起干活,我们也有干劲!”
砌了一会儿墙,静雯的袖子沾满了水泥,脸上也蹭了点灰,可她却笑得很开心。这时,她的手机响了,是民生集社配送站的陈阳打来的:“朱主事,京北东关村的王奶奶给汝吉村的亲戚订了药,现在配送员都在忙,您要是有空,能不能帮忙送一下?地址在村西的卓玛大姐家旁边。”
静雯立刻答应:“没问题!我现在就去配送站取药,马上送过去。”挂了电话,她跟王铁山打了个招呼,就往配送站跑。我也跟着她去,想看看她怎么送外卖。配送站里,陈阳正在给她找药,手里拿着一个黄色的配送袋:“朱主事,这是王奶奶订的治高血压的药,您路上小心,村西的雪还没化,路滑。”
静雯接过配送袋,放进自行车筐里,跨上自行车就往村西走。我跟在她后面,看着她骑着自行车,在雪地里慢慢走,遇到结冰的路面,就下来推着走,生怕摔了药。到了卓玛大姐家旁边,她敲了敲一扇木门,里面走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是王奶奶的亲戚次仁卓玛。
“次仁卓玛阿姨,这是您亲戚王奶奶给您订的药,您收好,记得按时吃。”静雯把药递到老人手里,还特意嘱咐,“王奶奶说,这药每天吃一次,每次一片,饭后吃,别记错了。”老人接过药,眼里满是感激:“谢谢姑娘,麻烦你了!以前订药要等半天,现在这么快就送到了,真是太方便了。”
静雯笑着说:“阿姨,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您要是需要订药,直接在民生集社的APP上下单,我们很快就会送到。”说完,她又骑着自行车往配送站走,路上遇到一个村民要订青稞饼,她还顺便帮着下单,记在“民心札记”上,说要跟卓玛大姐商量,以后食堂也能在APP上接单,方便村民。
回到配送站,陈阳正在整理配送路线,静雯凑过去,指着路线图说:“陈阳,村西的路滑,配送员送药的时候容易超时,咱们能不能在村西设个临时配送点,让配送员不用绕路,这样能快一点。”陈阳点点头:“朱主事,您说得对!我这就安排,明天就把临时配送点设起来,保证送药不超时。”
三月十日,全国议事会在汝吉村的暖棚里召开。此时的暖棚里,春玉米已经收完,新种的黄瓜苗刚冒出绿芽,番茄苗也长得郁郁葱葱;暖棚的四周挂着民生基建的成果照片:有隧道开通时的火车,有驾考中心的学员练车,有百姓医院的医生看病,还有消防司的消防车训练——整个暖棚都透着实干后的成果与希望。
代表们从各地赶来:王铁山扛着商业街扩建的图纸,陈阳拿着配送站的超时率报表,百姓医院的医生带着看病记录,消防司的士兵拿着训练报告;村民代表也来了,多吉大叔抱着新收的春小麦种子,丹增拿着烘干房的建设建议,卓玛大姐攥着食堂的APP接单需求,次仁村长则带着养老院的选址图纸。
我站在暖棚中央,手里拿着民生基建的总结报告,声音洪亮:“各位代表,去年十月到现在,咱们在汝吉村建成了驾考中心、百姓医院、消防司,打通了到省府的铁路隧道,开通了民生集社的配送服务,村民们考驾照不用翻雪山,看病不用去省府,灭火不用靠水桶,运货不用靠雪橇——这些成果,是靠咱们一起干出来的,是靠百姓的支持换来的。今天召开议事会,就是要总结成果,规划新的民生项目,让汝吉村的日子过得更好。”
话音刚落,王铁山就站起来,把商业街扩建的图纸铺在桌上:“朱议事长,商业街扩建还有半个月就能完工,到时候能多十个摊位,还能建个小超市。另外,根据丹增代表的建议,我们计划在暖棚旁边建烘干房,解决玉米、青稞的储存问题,下个月就能动工。”
丹增站起来,补充道:“朱议事长,烘干房建成后,咱们还能帮着周边村子烘干粮食,带动大家一起增收。另外,我还想建议,在烘干房旁边建个粮食加工厂,把青稞磨成粉,把玉米打成碴子,这样村民们不用再自己磨粉,也能把粉卖到外地,赚更多钱。”
百姓医院的医生也站起来,拿着看病记录:“朱议事长,这三个月,我们给八百多个村民看了病,解决了老寒腿、高血压这些常见病。现在村民们的看病需求越来越多,我们建议在医院里加个儿科诊室,再请个儿科医生,村里的孩子看病就不用去省府了。”
次仁村长也跟着站起来,举起养老院的选址图纸:“朱议事长,村里的老人越来越多,有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没人照顾。我们想在村东的空地上建个养老院,请护工照顾老人,让老人们能安度晚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