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泰从怀里掏出张渔网,渔网的线有些磨损,显然用了很久:“这是琉球渔民织的渔网,比大明的粗些,捕的鱼少,还容易破。我们想落实议事会的‘水产品供应链’政策,请大明派渔民去琉球,教我们织新渔网,再帮我们建‘琉球渔业公社’,把渔民的鱼统一收、统一卖,对接赢州的渔村,一起把鱼运到京北的百姓综合体。这样渔民就不用怕鱼卖不出去,也不用被鱼贩子欺负了。”
“尚泰代表,这事包在俺们身上!”赢州渔民代表马大海突然站起来,他穿着沾满鱼鳞的工装,手里拿着本《渔网改进手册》,手册上画着新渔网的样式,“俺们赢州的渔民已经研究出了新渔网,用的是江南的桑蚕丝混着麻线,又结实又轻便,能多捕三成鱼,还不捞小鱼苗。俺们可以派十个老渔民去琉球,教你们织新网,再帮你们建鱼仓,用大明的‘盐渍法’存鱼,就算卖得慢,鱼也不会烂。”
尚泰激动地握住马大海的手,渔网的线缠在了一起,像拧成一股的民心。“太好了!”尚泰的声音有些发颤,“要是能成,琉球的渔民就能多赚钱,能给孩子买实务学堂的课本,能给老人买棉袄,不用再冻着了。我们坚决听大明的话,议事会怎么定,我们就怎么干!”
苏格兰加盟省代表威廉穿着件羊毛外套,外套上绣着大明的“民生”字样,他手里拿着把羊毛剪,剪刃上还沾着羊毛。“议事长,苏格兰的羊毛好,又软又暖和,可之前只能卖给本地的作坊,作坊给的钱少,织出来的羊毛毯也卖不出好价钱。去年听大明的商人说,百姓综合体要卖手工羊毛毯,我们就动了心思。”
威廉把羊毛剪放在桌上,指着剪刃说:“这把羊毛剪是俺们祖上传下来的,剪羊毛慢,还容易伤着羊。我们想落实议事会的‘手工培训’政策,请大明派织毯师傅去苏格兰,教百姓织有大明花纹的羊毛毯——比如‘民生为本’的字样,还有江南的桑花纹、琉球的海浪纹,再通过大明的供销社卖到各地。这样牧民剪羊毛、织毯子,都能赚钱,日子就能好起来。”
爱尔兰加盟省代表帕特里克紧接着发言,他手里拿着袋燕麦,燕麦的颗粒饱满,散发着淡淡的麦香。“爱尔兰的燕麦产量高,可储存技术差,每年要坏三成,遇到雨天,坏的更多。我们想落实议事会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请大明的农科院派技术员,教我们建粮库,用大明的‘风干法’存燕麦。”
帕特里克倒出几粒燕麦在桌上:“要是能学会存燕麦,我们的燕麦就能运到大明本土,给公社食堂做燕麦粥,也能卖给其他盟省。去年冬天,爱尔兰有很多百姓没粮吃,要是粮库能存粮,灾年的时候百姓就不用饿肚子了。我们愿意跟着大明走,一起把燕麦种好、存好、卖好。”
罗马加盟省代表马可穿着件传统的亚麻长袍,却别着大明的议事会徽章,他手里拿着本《罗马古迹保护手册》,手册上画着罗马的古建筑。“议事长,罗马有很多古迹,百姓也爱自己的文化,可之前没人管,很多古迹都坏了。我们想落实议事会的‘文化与民生结合’政策——在古迹旁边建百姓公社,公社的食堂做罗马风味的面包,手工区教百姓修古迹,既保护了文化,又让百姓有活干。”
马可翻到手册的某一页,上面画着公社的设计图:“我们还想按议事会的要求,把罗马的旧学堂改成实务学堂,教孩子种葡萄、修水渠、做面包,不是光读古书。去年有个孩子跟我说,他想学会修水渠,这样家里的田就不会旱了——实务学堂能帮他实现这个愿望,也能帮更多罗马的孩子实现愿望。”
朱悦薇突然跑到马可身边,手里拿着张广场设计图,图纸上画着罗马柱和大明的桑花:“马可叔叔,罗马的小朋友喜欢什么呀?我们在百姓综合体的广场上画了罗马的柱子,要是你们建公社,儿童游乐区可以加个小喷泉,像罗马的喷泉一样,再种上江南的桑树,这样小朋友既能玩,又能摘桑葚吃!”
马可蹲下来,摸了摸悦薇的头,指着图纸上的喷泉:“悦薇姑娘想得真好!罗马的小朋友喜欢喂鸽子,我们可以在喷泉旁边设个喂鸽子的地方,再教小朋友用罗马的方式画画——画完了能挂在公社的墙上,让大家都能看见。这样既有罗马的味道,又有大明的心意,百姓肯定喜欢。”
安南加盟省代表黎文、安北代表巴特尔、柬埔寨代表占婆,三人一起站了起来,手里都拿着作物样本:黎文拿的是水稻,巴特尔拿的是牧草,占婆拿的是香蕉。“议事长,我们三个省的百姓日子都不好过——安南的水稻遭了水灾就减产,安北的牧草不够喂牛羊,柬埔寨的香蕉熟了卖不掉。”
黎文把水稻样本递过来,稻粒上还沾着泥土:“我们想落实议事会的‘抗灾互助’政策,请大明派水利技术员,帮我们修水渠、建水坝;安北想请大明派畜牧技术员,教我们种牧草、养牛羊;柬埔寨想请大明派水果商,帮我们把香蕉运到大明的百姓综合体。我们听大明的,议事会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干,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再苦再累都愿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