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平三十三年二月初一,京北的雪刚化透,全国议事会牵头的“高校理论课专项督查组”就已分赴各省。这支督查组由事务院礼部学司、礼部思论司、吏部、人民监督协会工农代表、监察局、都察院、巡视组七方人员组成,怀里揣着《高等学府思想品德与大明民主主义理论课建设标准》,手里握着“四不两直”的督查清单——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目标只有一个:确保“理论占比60%”真正落到每所高校的课堂里,不搞虚功、不打折扣。
督查组第一站,就到了锡无学院。车子刚停在学院门口,礼部学司的周主事就掏出课时记录表:“按标准,四门核心课每学期总课时48节,理论课至少29节。咱们先去查《大明民主主义原理》的实际课时。”一行人没去办公楼,直接往教学楼走,正好赶上上午第二节《大明民主主义原理》课,透过窗户往里看,讲台上的老师正拿着织机模型,讲“工农权益与织机改进的关系”,黑板上没写一个理论公式,也没提《秀英思想》里“工时保障”的核心逻辑。
“这不对啊!”人民监督协会的张大叔(黄村麦农,工农代表)皱起眉,他掏出之前高校提交的理论课大纲,“大纲上写这节课要讲‘工农权益的理论核心——工时与收益的关系’,怎么现在全在说织机?”督查组推门进去,周主事拿出课时统计本,问老师:“这学期《大明民主主义原理》共上了多少节理论课?”老师支支吾吾:“大概……十几节吧,织工专业的学生更关注实操,理论课少点也正常。”
课后查课时表才发现,锡无学院把《大明民主主义原理》的理论课从30节压缩到15节,剩下的33节全改成了“织机实操”“麦田管理”等技能课;《品德与法典》更离谱,理论课只上了8节,还全是“背宪典条款编号”,没讲过一条条款的理论依据。吏部的赵郎中翻着教师名册,脸色更沉:“四门课要求每门至少3名专职教师,你们学院《朱静雯的百姓思想》只有1名专职教师,还是文学院借调的,连‘听百姓说’的理论逻辑都讲不清!”
最让督查组揪心的是考核环节。都察院的李监察员调出上学期《朱静雯的百姓思想》的试卷,上面全是“‘百姓需求优先’的定义是什么”“‘帮百姓算’包含哪几步”的背诵题,没有一道“用理论分析民生问题”的应用题。“有个学生在试卷上写‘帮百姓算就是算钱’,连‘补贴=误工成本+机会成本’的理论公式都不知道,这就是考核流于形式的后果!”张大叔翻着学生试卷,语气急了,“俺们黄村的老农都知道算麦种补贴要算成本,学生学了课反而不会,这课上了有啥用?”
锡无学院的负责人涨红了脸,辩解:“学生都是学技能的,理论太深他们听不懂……”话没说完,人民监督协会的李姐(苏省织工,工农代表)就掏出织工工时记录:“俺们织工没读过多少书,可学《秀英思想》时,老师教‘超时工资=超时时长×时薪×1.5’,俺们跟着算两次就会了!不是学生听不懂,是你们没把理论讲透,没把理论跟他们的专业结合!”
督查组当场给锡无学院列出整改清单:三天内补足四门课的专职教师,从工农代表中选聘兼职教师(如织工、麦农);一周内重新调整课时,确保理论课占比不低于60%,《大明民主主义原理》要加“织工工时的理论计算”章节,《品德与法典》要讲“织机安全的宪典理论依据”;考核必须加入50%的理论应用题,比如“用《朱静雯的百姓思想》算织工护童岗的合理补贴”。巡视组的王组长强调:“整改情况两周后复查,再不合格,全国议事会将暂停你们的办学经费审批。”
离开锡无学院,督查组直奔夏宁省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这次用“四不两直”的方式,直接去了学院的理论学习中心组办公室——按标准,学院每月要组织1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研讨“如何将理论融入自然资源教学”,可督查组翻遍学习记录,只看到去年12月有一次记录,内容还是“学习织机安全知识”,跟理论课建设毫无关系。
“你们这中心组学习,根本没按要求来!”礼部思论司的陈主事指着标准条文,“标准明确要‘每月研讨理论课与专业课的融合’,比如怎么用《大明民主主义原理》的‘民生整体观’分析土地分配,怎么用《品德与法典》的‘资源保护条款’讲理论依据,你们倒好,全在学跟理论无关的内容!”
更严重的是教师配备问题。督查组随机抽查《朱静雯的百姓思想》的授课记录,发现12节课里,有8节是由地理老师兼课,这些老师连“让百姓选”的理论原则都讲错——把“村民投票选土地分配方案”说成“干部定方案后跟村民说一声”。“俺们西乡村分麦田,都是村民投票选方案,这才是‘让百姓选’的理论!”人民监督协会的王婶(西乡村护童员,工农代表)急得掏出护童岗投票记录,“你们的老师连这个都不懂,怎么教学生用理论解决自然资源的民生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