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行动”小组的第一次会议,在省纪委大楼另一间更为隐蔽的保密会议室召开。气氛比“筑堤行动”时更加凝重。
新加入了两名成员:一位是来自省银监局的资深监管干部,陈默,四十岁上下,不苟言笑,对金融领域的规则和猫腻了如指掌;另一位是省审计厅金融审计处的业务尖兵,孙蕾,三十出头,目光锐利,对数字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
叶辰将那份绝密批示的精神和清州银行的背景材料向大家做了通报。
“同志们,‘掘金行动’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彻查清州银行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其后续资本运作中,可能存在的巨额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叶辰的目光扫过每一位成员,“我们的对手,不再是舞刀弄枪的黑社会,也不是简单粗暴索贿的贪官,而很可能是利用金融工具、资本运作、法律漏洞来窃取国家财富的‘高端玩家’。调查难度会更大,专业性会更强,隐蔽性会更高。”
他看向新加入的陈默和孙蕾:“陈默同志,孙蕾同志,这次调查,金融和专业审计是核心,要多倚重二位的专业判断。”
陈默沉稳地点点头:“叶组长放心,金融违规无论包装得多华丽,终究会留下痕迹。”
孙蕾则言简意赅:“数据不会说谎。”
叶辰开始部署任务:“我们的调查分三条线并行。”
“第一条线,晓蕾牵头,孙蕾同志全力配合。任务:彻底复盘清州银行混改全过程。”
“重点是:当时银行的真实资产状况评估是否存在刻意低估?引入的战略投资者资格审核是否合规?股权转让对价是否显着低于公允价值?混改完成后,资产剥离、转让的一系列操作,定价依据是什么?有没有经过合规的评估和审批程序?我要你们用数据挖出一条清晰的利益输送路径!”
“第二条线,王斌牵头,陈默同志指导。任务:深度摸排几家战略投资者的背景。查清它们的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资金来源。特别注意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是否与清州市的某些领导干部存在利益勾连。最终,要摸清通过层层转手,清州银行的核心资产最终流向了谁的口袋?资金链条必须清晰!”
“第三条线,建国同志负责,我配合。任务:梳理清州市当年主导和参与银行混改的关键决策者名单,包括已调离或升迁的领导干部。摸清他们的社会关系网、家庭成员从业情况,特别是与那些战略投资者是否存在交集。”
“所有调查,注意方式方法,外松内紧。没有确凿证据前,绝不能打草惊蛇。”叶辰最后强调,“对方能量很大,嗅觉灵敏,我们必须如履薄冰,但又要有雷霆手段!行动!”
小组立刻高效运转起来。
张晓蕾和孙蕾泡在了成堆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评估报告和会议纪要里。她们需要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找出被人为修饰或隐藏的真相。工作量巨大,且极其枯燥,但两个对数字有着极致追求的人,却如同猎手般兴奋。
王斌和陈默则利用专业数据库和渠道,开始解剖那几家看似光鲜的战略投资公司—— “东海联合投资”、“晟隆资本”、“华鼎资产管理”。很快,他们发现这些公司的注册地多在千里之外的偏远地区,股权结构盘根错节,通过多层嵌套,最终指向一些模糊的自然人股东,查证极其困难。
李建国则通过自己的渠道,开始梳理清州市当年的领导班子:时任市委书记宋清河(已调任省人大副主任)、市长郑国涛(已升任邻省副省长)、分管金融财政的副市长李政(现任清州市政协主席)、财政局局长、国资委主任……
初步反馈回来的信息就让人感到压力巨大。涉及的干部级别高,且不少已经离开原有岗位,甚至高升,调查起来阻力可想而知。
几天下来,三条线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遇到了明显的瓶颈。
张晓蕾和孙蕾发现,当时对清州银行的资产评估是由一家名为“诚信资产评估所”的机构完成的,评估结果确实普遍偏低,尤其是对一些持有优质物业的支行房产和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估值偏低明显。但评估报告程序上看似完整,很难直接认定其违规。
王斌和陈默那边,对战略投资者背景的调查陷入了僵局。那些公司的真实控制人隐藏极深,资金流向在经过几个空壳公司周转后,就消失在海外或难以追踪的私人账户中。
李建国这边,也只是梳理出了名单,但缺乏直接证据将任何一位领导干部与那些资本操作联系起来。
调查似乎陷入了僵局。
这天晚上,叶辰独自留在会议室,对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关系图和问号,沉思不语。他感觉有一张无形的网在阻挡着调查的深入,对方似乎早已预料到可能会被调查,提前做好了充分的防火墙设置。
难道就这样被卡住了?
他闭上眼睛,努力回忆着前世关于清州银行案的零星记忆。由于年代久远且并非他前世直接经手,记忆非常模糊。他只依稀记得,这个案子最终似乎牵扯到一位已经身居省部级高位的领导,而且案发的导火索,好像并非来自银行内部,而是与一桩土地交易有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