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四赶到杨家沟时,已是月上柳梢头。他顾不得礼节,逢人便问青云子住处,终在村东头那处僻静窑院前停下脚步。但见院内一灯如豆,隐约有人影在窗纸后移动。
“青云道长!青云道长可在?”李老四叩响木门,声音因急切而嘶哑。
门吱呀一声开了,青云子手持油灯站在门内。灯光映照下,他见来人满头大汗,面色惶急,便温言道:“施主莫慌,有何事慢慢道来。”
李老四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泣不成声:“求道长救救小女!她已昏迷七日,请了多少郎中都看不出病症,如今只剩一口气了...”
青云子连忙扶起老人:“救人要紧,待我取些器物便随你去。”他转身入内,很快背着一个青布包袱出来,里面装着法器和药箱。
二人借着月光疾行。路上,青云子仔细询问了杏儿的症状、发病经过以及此前诊治的细节。听到器物自移、黑影闪现等异状时,他眉头微蹙,心中已有几分猜测。
至李家时,已近子时。但见宅院周围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阴晦之气,连夏虫鸣叫都显得稀疏寥落。青云子在门前驻足,凝神感受片刻,方才迈步而入。
王婆婆见青云子到来,如见救星,连忙引至杏儿房中。一进房门,青云子便觉一股阴寒之气扑面而来,与夏夜闷热形成诡异对比。但见少女躺在床上,面色灰败,呼吸微弱,眉宇间笼罩着一层黑气。
“诸位暂且在外等候,容贫道细察。”青云子肃然道。待众人退出,他先不急于近前,而是立于门口观察整个房间。
他从包袱中取出一盏古铜油灯,注入清油,以艾草芯点燃。此乃“洞明灯”,是修道之人探查邪气的法器。灯光摇曳,在墙壁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青云子持灯缓缓绕室一周,特别注意墙角、梁下等阴暗之处。
当灯光照至床榻对面那面铜镜时,灯焰忽然剧烈摇曳,几乎熄灭。青云子凝目看去,但见镜中影像扭曲不定,隐约有黑影流动。他心中了然,取出三炷清香,就着灯焰点燃,插入随身带来的小香炉中。
“天地清明,道炁长存,焚香一炷,十方肃清...”他低声诵念净坛咒,香烟袅袅升起,却在接近床榻时诡异地四散避开,仿佛有无形屏障阻隔。
至此,青云子已确定此事绝非寻常病症。他走到床前,仔细观察杏儿的面色。但见少女印堂发黑,嘴唇紫绀,颈侧动脉跳动忽急忽缓,全然不似常人。他轻轻翻开杏儿眼睑,见瞳孔涣散,眼白上布满细碎血丝,排列成奇异图案。
“果然是邪气侵体。”青云子喃喃道。但他仍需进一步确认邪气来源与性质,这就需要开启“天目”观炁。
所谓“天目”,并非肉眼,而是修道之人通过长期修炼,在眉心轮处开启的灵性视觉,能窥见常人所不能见的能量流动与形态。此法极耗心神,非到必要时刻,青云子绝不轻用。
他在房中设下简单法坛:洞明灯置于东,香炉置于西,正中铺开一幅太极八卦图。自己端坐图前,屏息凝神,双手结“太极印”,缓缓闭目调息。
先是调整呼吸,使之深、长、细、匀,渐入窈冥之境。继而意守丹田,感觉一股暖流自下而上,沿督脉上升,过夹脊,透玉枕,直抵百会。随后引此炁下行,经印堂、鼻柱、咽喉,回归丹田,完成一个小周天循环。
如此运转九遍,感觉周身炁机充盈,青云子方才手掐“天目诀”,食指中指并拢点向自己眉心,低声诵念开光咒:“天地开泰,日月明明,洞照三界,鬼神现形。开!”
霎时间,他只觉得眉心一阵灼热,仿佛有第三只眼缓缓睁开。眼前景象大变,不再是物质世界的形态,而是各种能量流动的光色景象。
但见房中弥漫着灰黑色雾气,如絮如缕,缓缓流动。这些雾气大多源自房间西北角,在那里汇聚成一片浓得化不开的黑暗。更令人心惊的是,无数灰黑气丝正从四面八方伸向床上的杏儿,尤其是从她的七窍和头顶百会穴渗入体内。
青云子凝神细观,见杏儿周身气场已破碎不堪。本应均匀包裹身体的白色辉光此刻千疮百孔,被灰黑气息侵入替代。尤其头顶三寸处的“本命灯”黯淡无光,摇曳欲灭;而心口处的“神室”更是被一团浓稠如墨的黑气占据,那黑气隐约呈现出狰狞面目,不断吞噬着少女的生命精气。
“好凶厉的妖邪!”青云子心中暗惊。此非寻常孤魂野鬼,而是有了一定道行的精怪之属,最善侵蚀生人精气神三宝。
他继续观察邪气特性,但见那黑气核心处泛着暗绿幽光,显是木属精怪;气机流动方式迂回盘旋,带有迷惑心智之效;能量特征阴寒粘稠,如蛛网般缠绕不去。更麻烦的是,邪气已与宿主本命元气交织纠缠,若强行驱除,恐伤及杏儿根本。
青云子收了天目,缓缓睁开双眼,但觉眉心胀痛,心神损耗不小。他静坐调息片刻,方起身开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古代奇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