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承业构陷之事,虽以自身身败名裂告终,却也给初入仕途的秦子瑜敲响了警钟。他愈发谨言慎行,于翰林院中兢兢业业,埋首于典籍编修,闲暇时便与挚友柳文轩品茗论诗,探讨时政,倒也过得充实平静。然而,每至夜深人静,抚摸着腰间那枚温润白玉,那抹白色的倩影便会不期然地浮现在脑海,带着山神庙雨夜的微凉与清香,以及数次解救他于危难的恩情。
这夜,月华格外皎洁,清辉遍洒庭院,如铺了一层银霜。秦子瑜刚批阅完一部分前朝实录,正对窗望月,思绪万千。忽然,腰间玉佩毫无征兆地微微发热,泛起一层柔和朦胧的白光。他心中一动,还未及反应,便觉一阵清雅的香风拂面,似空谷幽兰,又似雪中寒梅。转头间,只见胡青妩已悄然立于房中月影之下。
她依旧是一袭胜雪白衣,裙袂无风自动,容颜在月光映照下更显绝美出尘,仿佛汇聚了天地间所有的灵秀之气。只是,今夜的她,与往常有些不同。那张素来清冷平静的玉颜上,竟罕见地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红晕,如同白玉生霞,平添几分娇艳。她那双清澈如秋水、深邃若寒星的琥珀色眼眸,此刻正一瞬不瞬地望着秦子瑜,眼波流转间,蕴藏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愫,有感激,有倾慕,更有一种豁出去的决然。
“恩公。”她轻启朱唇,声音比往日更添几分柔婉。
秦子瑜忙敛衣正容,拱手道:“青妩姑娘,你来了。前次赵承业之事,多亏姑娘洞察先机,力挽狂澜,子瑜还未曾好好谢过。”
胡青妩微微摇头,向前轻盈地迈了一步,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香息可闻。她仰望着秦子瑜,目光灼灼,仿佛要看到他心里去。“恩公不必每次都言谢。青妩此来……是有一番肺腑之言,积压已久,不吐不快。”
秦子瑜被她这般炽热的目光看得有些心绪不宁,隐约预感到了什么,心跳不禁漏了一拍,面上却强自镇定道:“姑娘请讲。”
胡青妩深吸一口气,脸颊更红,声音却清晰而坚定:“恩公,自青崖山破庙,恩公不顾污秽,仗义相助,救青妩与稚子于生死边缘,此恩此德,重于泰山。而后汴京之中,恩公秉持善念,品行高洁,不为权贵折腰,不因险阻改节,更令青妩心折……倾慕不已。”她说到“倾慕”二字时,声音微颤,却毫无退缩,“青妩虽为异类,修行数百载,亦知恩义,更懂情愫。若蒙恩公不弃,青妩……愿委身于君,长为正妻,侍奉左右,红尘相伴,亦可共参大道,祈盼长生。”
一番话语,如同惊雷,在秦子瑜耳边炸响。他怔怔地看着眼前这风华绝代、情深意切的狐仙,心中霎时间掀起了滔天巨浪。面对如此仙姿玉貌,面对这般直白热烈的表白,加之屡次深受其恩,他岂是铁石心肠,岂能毫无触动?一股混杂着惊艳、感动、甚至是一丝隐秘喜悦的热流瞬间涌遍全身,让他几乎要脱口应允。
然而,就在那冲动即将冲破理智堤坝的刹那,母亲沈氏那憔悴而严肃的面容,以及那句“婚姻大事,需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谆谆教诲,如同冷水浇头,让他骤然清醒。他猛地想起圣贤书中关于人妖殊途、纲常礼法的论述,想起自己身为人子的责任。
他踉跄后退半步,闭上眼,深吸了好几口气,才勉强压下翻腾的心绪。再次睁开眼时,他眼中虽仍有波澜,却已恢复了清明与坚定。他对着胡青妩深深一揖,语气带着难以掩饰的歉疚与挣扎,却异常清晰:“青妩姑娘厚爱,子瑜……子瑜感铭五内,实不知何德何能,竟得姑娘如此青睐。姑娘仙姿绝俗,恩情似海,子瑜非是草木,岂能无知无感?然……然人妖终究殊途,此乃天地定数,亘古难越。更遑论婚姻大事,绝非儿戏,需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合礼法。家母尚在眉州堂前,倚门盼儿,我身为人子,岂可在外私自定夺终身,此乃不敬不孝之大过,子瑜万不敢为!还望……还望姑娘体谅。”
他这番话说完,心中如同压了一块巨石,既怕伤了胡青妩的心,又必须恪守自己立身之本。他垂着头,不敢再看她的眼睛,等待着她的反应,或许是失望,或许是怨怼。
然而,预想中的责难并未到来。静默片刻后,他听到一声极轻极柔的叹息,似怜似惜。抬头望去,只见胡青妩脸上的红晕稍褪,那双美眸中的炽热虽稍稍冷却,却并未熄灭,反而化作了一种更深沉、更带着赞赏的柔和光芒。
“恩公……”她轻声唤道,唇角竟微微扬起一抹理解的、甚至带着几分欣慰的笑意,“恩公真乃守礼君子也。是青妩唐突了,只凭一腔情热,却忘了人间礼法纲常,忘了恩公的孝义之心。”她的话语中没有丝毫恼怒,只有深深的敬佩,“恩公能于此刻仍坚守本心,不忘高堂,更令青妩敬重。既然如此,青妩愿等。”
她目光坚定,声音温婉却充满力量:“青妩愿等,待他日恩公功成名就,稳立朝堂,届时再禀明高堂,若能得老夫人应允,便以三媒六聘,明媒正娶之礼,迎青妩入门。青妩必在青崖山中,扫榻烹茶,静候佳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古代奇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