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任翰林院侍读,标志着秦子瑜正式进入了帝国的权力核心圈层。他更加勤勉于王事,利用职务之便,广泛阅读典籍,深入了解朝政得失,提出的几条关于整顿吏治、兴修水利的建议,也颇得仁宗皇帝赏识。就在他仕途稳步上升,似乎已渐渐从那场仓促婚姻的阴影中走出时,一封来自眉州的加急家书,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击碎了他所有的平静。
信是邻人所写,言其母沈氏旧疾复发,来势汹汹,近日已水米难进,昏迷数次,当地大夫皆束手,言恐时日无多,盼他速归!
“母亲!”秦子瑜握着信纸的手剧烈颤抖,脸色煞白,心如刀绞。他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是他奋斗的全部意义所在。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何等人间惨事!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向朝廷告假,甚至来不及仔细收拾,只带了必备银两和那枚白玉佩,便星夜兼程,踏上了归乡之路。
归心似箭,路途显得格外漫长。他弃车骑马,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回母亲身边。日夜不休的赶路,让他憔悴不堪,嘴唇干裂,眼中布满了血丝。
途经陕州,再遇青崖山。望着那熟悉的翠色山峦,秦子瑜心中一动,一种莫名的牵引让他勒住了马缰。他吩咐随行仆从在山下等候,自己则凭着记忆,沿着那条荒草丛生的小径,再次走向那座改变了他命运的山神庙。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大吃一惊。昔日残破不堪、蛛网密布的废庙,如今竟已修缮一新!青砖灰瓦,飞檐斗拱,虽不宏大,却整洁肃穆。庙门敞开,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竟还有零星的香客进出。
他怀着惊疑的心情步入庙中。殿内窗明几净,原本蒙尘剥落的山神像也被重新塑金彩绘,威仪凛然。而更让他震惊的是,在山神像的左侧,竟多了一尊栩栩如生的女仙塑像!那塑像白玉雕成,衣袂飘飘,容颜绝美,眉宇间带着慈悲与灵秀,不是胡青妩又是谁?!
一位须发花白、面容慈祥的庙祝正在殿中清扫,见秦子瑜望着狐仙像出神,便上前笑道:“这位相公是外地人吧?可知我们这青崖山狐仙娘娘,灵验得很呐!”
秦子瑜强压心中波澜,问道:“老丈,这狐仙庙是何时所建?为何会供奉于此?”
庙祝捋须叹道:“约莫是一年多前吧。那时本地突发瘟疫,死了不少人,药石无灵。后来啊,就有山民说梦见一位白衣仙女,指引他们去山中采药,熬煮服下,果然药到病除!大家都说是山中狐仙显灵,感念其恩德,便集资修缮了这山神庙,并为狐仙娘娘塑了金身。自此以后,这庙里香火就旺了起来,求子、问病、保平安,无有不灵。狐仙娘娘,可是我们这方圆百里的守护神啊!”
听着庙祝的讲述,秦子瑜心中感慨万千。他走到胡青妩的塑像前,仰望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容,心中默默祷祝:“青妩姑娘,多谢你佑护这一方百姓。我母亲病重,危在旦夕,若你在天有灵,盼你能再施援手,救救我母亲……”他深深一揖,将满心的忧虑与期盼,都寄托在这无声的祈求之中。
未多做停留,秦子瑜匆匆下山,继续赶路。当他终于赶到眉州城郊的家门口时,已是黄昏。推开那扇熟悉的柴扉,一股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邻居大娘正在灶间熬药,见他回来,又是惊喜又是悲伤:“子瑜,你可算回来了!快去看看你娘吧!”
秦子瑜几步冲进内室,只见母亲沈氏躺在床上,双目紧闭,面色灰败,气息微弱得几乎察觉不到,仿佛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他跪倒在床前,握住母亲枯瘦如柴、冰凉的手,泪水终于决堤。
“母亲!母亲!儿子回来了!您看看儿子啊!”他泣不成声,连日来的奔波、担忧、恐惧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然而,沈氏毫无反应。请来的几位大夫看了,都只是摇头,表示已回天乏术,让准备后事。
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将秦子瑜彻底淹没。他守在母亲床前,不吃不喝,只是紧紧握着母亲的手,仿佛这样就能留住那逐渐消逝的生命力。夜深了,油灯如豆,在他泪眼模糊中摇曳。
就在他万念俱灰之际,腰间玉佩再次散发出温润的光芒,一股熟悉的清香悄然弥漫在充满药味的房间里。秦子瑜猛地抬头,只见胡青妩不知何时已立于床前,依旧是白衣胜雪,容颜清丽,只是眉宇间带着一丝关切与凝重。
“恩公。”她轻声唤道。
“青妩姑娘!”秦子瑜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的浮木,激动得声音发颤,“求你,救救我母亲!”
胡青妩点了点头,走到床前,仔细查看了沈氏的状况,秀眉微蹙。她伸出纤纤玉手,掌心不知何时多了一颗龙眼大小、光华流转、异香扑鼻的丹丸。“此乃我采集山中灵药,耗费百年功力炼制的‘回春丹’,或可一试。”
她将丹药化入一碗清水中,那清水顿时变得莹润碧绿,生机盎然。她亲自扶起昏迷的沈氏,小心翼翼地将药水喂服下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古代奇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