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崇宁年间,江南的冬意总是来得迟缓而温吞。临安府仁和县外,钱塘江的潮信依旧按着时节气脉隆隆作响,但江畔的杨柳已然褪尽了最后一丝青翠,枝条在略带寒意的风中微微颤动着。县城内的青石板路上,落叶与尘土被早行的车马带起,又悄然落下,为这富庶之地平添了几分萧瑟的静谧。
城南一条不甚起眼的巷弄深处,有一家挂了“鲁氏木艺”幌子的铺面。铺子不大,临街的门脸敞开着,里面堆积着各式木料,散发着松木、柏木、檀木混杂的独特香气。这香气醇厚而沉静,仿佛已在此地盘桓了数十年。这里,便是木匠鲁正的安身立命之所。
鲁正年近四旬,面容敦厚,双手指节粗大,布满了常年与刨、凿、斧、锯打交道留下的茧痕与细碎伤疤。他祖上三代皆是木匠,传到他这一代,手艺更是青出于蓝。尤其是一手雕刻绝活,无论是花鸟虫鱼、人物故事,还是福禄寿喜的吉祥图案,在他刻刀之下,无不栩栩如生,灵动盎然。他打造的家具,不仅结构牢靠,经久耐用,更难得的是那份匠心独运的气韵,使得仁和县乃至临安府的大户人家,都以能拥有一件鲁师傅亲手制作的家具为荣。
这一日清晨,鲁正如往常一般,天蒙蒙亮便已起身。他正在工坊内打磨一套即将完工的妆奁匣子,匣身浮雕着缠枝莲纹,花纹细腻流畅,几乎不见刀凿之痕。他全神贯注,眼神凝聚在指尖与木面之间,外界的一切喧嚣似乎都与他无关。
然而,一阵略显急促的马车轱辘声在巷口停下,紧接着,脚步声朝着他的铺子而来。鲁正微微抬头,用搭在肩上的布巾擦了擦手。只见一位身着簇新绸缎长衫、管家模样的人,引着两名小厮,已站在了铺子门口。
“敢问,可是鲁正鲁师傅当面?”那管家拱手问道,语气颇为客气。
鲁正放下手中的活计,迎上前去:“正是小人。不知贵客登门,有何见教?”
管家脸上堆起笑容,递上一份泥金拜帖:“我等是城中沈老爷府上的。我家老爷久闻鲁师傅手艺超群,特命小人前来,想请鲁师傅过府,为我家小主人定制一张床榻。”
“沈老爷?”鲁正心中一动。仁和县姓沈的富商不止一家,但能派出如此排场下人的,恐怕只有那位经营粮栈、货通南北的沈万山沈老爷了。他接过拜帖,打开一看,果然不错。
“不知沈老爷欲定制何种床榻?有何具体要求?”鲁正问道,心中已开始思量用料与款式。
管家笑道:“鲁师傅,此事关系重大,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我家老爷诚意相请,希望能请鲁师傅移步府上,当面详谈。车马已在巷外备好。”
鲁正见对方礼数周到,且沈家是本地望族,若能接下这单生意,于名声于生计都大有裨益。他略一沉吟,便点头应允:“既蒙沈老爷抬爱,小人岂敢推辞。请容我稍作收拾。”
片刻后,鲁正随管家登上马车。马车装饰并不奢华,但车厢宽敞,行驶平稳,显是大家风范。穿过几条熙攘的街道,不多时,便来到城西一处高门大宅之前。朱漆大门,铜环闪亮,门楣上“沈府”二字匾额,苍劲有力。早有门房迎候,引着鲁正穿过影壁,绕过回廊,但见院内亭台楼阁,布置得宜,虽无金碧辉煌之俗气,却自有一番沉稳底蕴。
在花厅等候不久,便听得脚步声响起。一位年约五旬、面容清癯、身着暗纹直缀的中年男子缓步而入,正是沈老爷沈万山。他虽家财万贯,眉宇间却并无多少商贾的算计之气,反而带着几分儒雅。
“鲁师傅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沈老爷未语先笑,声音温和。
鲁正连忙起身行礼:“沈老爷折煞小人了。不知老爷召小人前来,所为何事?”
沈老爷请鲁正坐下,丫鬟奉上香茗。他轻轻啜了一口茶,这才叹道:“实不相瞒,此番劳烦鲁师傅,是为了犬子文轩。”他目光中流露出殷切期盼,“犬子自幼读书,还算勤勉,已中了举人。来年春天,便要赴京参加礼部试。此乃关乎他前程之大事,我这为父的,总想为他多做些准备。”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读书人,最重精气神。夜间若不能安寝,白日何来精神研读圣贤书?故而,我想请鲁师傅,为犬子量身打造一张床榻。此榻,非比寻常,我欲名之为‘百福千祥榻’。不仅要坚固舒适,更需寓意吉祥,汇聚福气祥瑞,以期能助犬子安神养性,夜夜好眠,养足精神,潜心向学。”
鲁正听得仔细,心中已然明了。这并非一张普通的睡榻,更承载着一位父亲对儿子前程的深厚期望。
沈老爷看着鲁正,神色郑重:“鲁师傅,你的手艺,我是信得过的。此榻所需木料,我已备下上等的紫檀、花梨与黄杨木,其余辅料,但有所需,你尽管开口。府中已收拾出一间僻静工房,一应工具俱全,鲁师傅可常住府中专心制作。至于工钱……”他伸出一个手掌,“五十两银子,只要榻成,验收满意,即刻奉上。此外,鲁师傅在府中一切饮食用度,皆由我沈家承担,绝不敢怠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古代奇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