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二十四年(戊寅年,公元前223年)?
王翦、蒙武(蒙恬之父)俘虏了楚王熊负刍,在楚国故地设置楚郡。
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年,公元前222年)?
秦国大规模发兵,派王贲进攻辽东(今辽宁一带),俘虏了燕王姬喜。
司马光评论(臣光曰):? 燕太子丹不能忍受一时的愤怒,去冒犯如虎狼般凶残的秦国,(轻虑浅谋)挑起怨恨,加速灾祸降临,导致燕国先祖召公的宗庙祭祀突然断绝(不祀忽诸),他的罪过哪有比这更大的呢!可是议论的人有的还认为他是贤才,这难道不是大错特错吗!
治理国家的人,应该根据才能任命官员,遵循礼制建立政事,以仁爱之心关怀百姓,用诚信态度结交邻国。这样,官职能得到合适的人选,政事能合乎法度,百姓感念他的恩德,邻国亲近他的道义。如果做到这样,那么国家就会像磐石一样安稳,像熊熊烈火一样旺盛。(炽如焱火)触犯它的会被撞碎,冒犯它的会被烧焦,即使有强横凶暴的国家,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太子丹放弃这些正道不干,反而凭着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发泄个人一时的愤怒,采用盗贼般的阴谋诡计,结果功业毁坏,自身被杀,国家覆亡变成废墟,难道不悲哀吗!
那种跪着前行(膝行)、匍匐在地(蒲伏),不是真正的恭敬;反复承诺(复言)、一再许诺(重诺),不是真正的诚信;挥霍金银(糜金)、散发玉石(散玉),不是真正的恩惠;断头自杀(刎首)、剖腹明志(决腹),不是真正的勇敢。总而言之,他谋划不深远而行动不合道义,大概属于楚国白公胜(春秋时楚国作乱者)那一类人吧!
荆轲为报答太子丹豢养的私情,不顾及自己七大族人的安危,想用一尺八寸的匕首来使燕国强大、削弱秦国,不也太愚蠢了吗!所以扬雄(西汉思想家)评论此事,认为要离(春秋刺客)是蜘蛛螫虫一类的渺小人物(蛛蝥之靡),聂政(战国刺客)是壮士中的渺小人物(壮士之靡),荆轲是刺客中的渺小人物(刺客之靡),都不能称之为义。扬雄又说:“荆轲,是君子眼中的盗贼吧!”(君子盗诸)说得好啊!
王贲率军进攻代地,俘虏了代王赵嘉。
王翦完全平定了原楚国统治的江南地区(长江以南),迫使百越(南方各部族)的君长投降,秦国设置了会稽郡(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
五月,秦国下令天下举行盛大的宴会庆祝(大酺)。
齐国灭亡的背景:? 当初,齐国的君王后(齐王建之母)贤惠,侍奉秦国非常谨慎谨慎(事秦谨),与诸侯交往讲求信用(与诸侯信);齐国又地处东方海滨(东边海上)。秦国日夜不停地攻打韩、赵、魏、燕、楚五国,这五国各自忙于自救,因此齐王田建在位四十多年没有遭受战祸(不受兵)。等到君王后病危时,告诫齐王建说:“群臣中可以重用的人有某某。”齐王建说:“请让我写下来。”君王后说:“好。”齐王建取来笔和木简准备记录,君王后却说:“我已经忘记了。”(暗示齐王建应自己识人)君王后死后,后胜做了齐国的相国,他大量接受秦国间谍的贿赂(多受秦间金)。齐国的宾客使者到秦国去,秦国又送给很多金钱。这些宾客使者回国后都充当秦国的反间,劝说齐王朝拜秦国,不整治攻防战备(不修攻战之备),也不帮助五国抵抗秦国(不助五国攻秦),秦国因此得以逐一灭亡五国。
齐王建准备动身到咸阳去朝拜秦王。临淄城雍门(西门)的守门官(司马)拦住他说:“大家拥立国君,是为了国家(社稷)呢,还是为了国君本人(王)呢?”齐王建说:“是为了国家。”司马说:“既然是为了国家才立国君,那么国君您为什么要离开国家到秦国去呢?”齐王建于是掉转车头返回王宫。
即墨(今山东平度)的大夫听说这件事,就去见齐王说:“齐国领土方圆四千里,拥有精兵数百万。那些三晋(韩赵魏)逃亡在外的官员,不愿为秦国效力,聚集在阿城(今山东东阿)、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之间的有几百人;大王您把他们召集起来,交给他们百万人的军队,让他们去收复三晋的故土,那么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就可以被我们攻入了。楚国逃亡在外的官员,不愿为秦国效力,聚集在齐国南部边境城邑的也有几百人;大王您把他们召集起来,交给他们百万人的军队,让他们去收复楚国的故地,那么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就可以被我们攻入了。这样,齐国的威望可以重振,秦国也可以灭亡,岂止是保住我们的国家而已啊!”齐王建不采纳他的意见。
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年,公元前221年)?
王贲率军从燕国故地南下攻打齐国,突然攻入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民众没有敢抵抗的。秦国派人诱降齐王田建,许诺封给他五百里的土地。齐王建于是投降,秦国把他迁到共地(今河南辉县),安置在松树与柏树之间,最终饥寒交迫而死(饿而死)。齐国人怨恨齐王建不早点与诸侯合纵抗秦,听信奸臣和宾客(客)的谗言以致亡国,编了一首歌谣唱道:“松树啊!柏树啊!把王建迁到共地的是那些宾客吗!”怨恨齐王建任用宾客不加审察(疾建用客之不详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文讲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