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永平八年(乙丑,公元65年)
春天,正月,己卯日: 司徒范迁去世。
三月,辛卯日: 任命太尉(最高军事长官)虞延为司徒,卫尉(掌管宫门警卫)赵熹代理太尉职务。
郑众使匈奴与置度辽营: 越骑司马郑众出使北匈奴。单于想让郑众行跪拜礼,郑众不肯屈服。单于派人包围看守,断绝水火供应;郑众拔刀发誓宁死不屈,单于害怕而停止逼迫,于是改派使者,跟随郑众回到京师洛阳。
背景与后续: 当初,大司农(掌管财政)耿国曾上书说:“应设置度辽将军屯兵五原郡,以防备南匈奴逃亡。”朝廷没有采纳。南匈奴的须卜骨都侯等人得知汉朝与北匈奴互通使节,内心怨恨,想要叛变,秘密派人到北匈奴,要求派兵接应。郑众出塞时,怀疑有异常;派人侦察,果然截获了须卜骨都侯的使者。于是上书说:“应再设置大将,以防南北两匈奴勾结。”朝廷因此开始设置度辽营,任命中郎将吴棠代理度辽将军职务,率领黎阳(今河南浚县)虎牙营的士兵驻扎在五原郡曼柏县(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
秋天: 十四个郡和封国发生大水灾。
冬天,十月: 北宫(皇宫北区)建成。
丙子日: 招募犯死罪的囚犯前往度辽营;犯罪逃亡的人,命令他们按不同等级赎罪。
楚王英事佛: 楚王刘英(明帝异母弟)带着黄缣白纨(丝织品)去见他的封国国相说:“我托身藩国,过失罪恶积累很多,感激皇上大恩,奉送丝帛,以赎罪过。”国相上报。明帝下诏答复说:“楚王诵读黄帝、老子的精微言论,崇尚佛家的仁慈祭祀,斋戒三个月,向神灵起誓,有什么嫌疑和过失,值得追悔呢!把赎罪之物退还,赞助供养居士(伊蒲塞)、僧人(桑门)的丰盛斋饭吧。”
佛教传入背景: 当初,明帝听说西域有神,名叫佛,于是派遣使者到天竺(古印度)寻求佛法,得到佛经和沙门(僧人)回来。佛经的大意是以虚无为宗旨,崇尚慈悲不杀生;认为人死后精神不灭,会随着生前的善恶行为再次投胎转世;生前所作善恶,都有报应。所以贵在修炼精神,直至成佛。善于讲宏大精妙的言辞来劝化诱导愚昧的世俗之人。精通此道的人,称为沙门。于是中国开始传播其法术,绘制佛像。而王公贵族中,唯独楚王刘英最先喜好。
壬寅晦日(月末): 发生日全食。明帝下诏要求各部门官员勤勉尽职,直言进谏,无所忌讳。于是官员们都上奏密章(封事),各自陈述朝政得失。明帝阅读奏章,深自责备,并将这些奏章给百官传阅。下诏说:“各位官员所言,都是朕的过失。百姓冤屈不能申理,官吏奸猾不能禁止;轻率使用民力,修建宫室,出入没有节制,喜怒无常。深刻反思前人的告诫,惶恐戒惧;只恐德行浅薄,日久懈怠!”
郑众再谏遣使匈奴: 北匈奴虽然派使者进贡,但侵扰劫掠并未停止,边境城池白天也要关闭城门。明帝商议派使者回报北匈奴使者,郑众上书劝谏说:“臣听说北单于之所以要招致汉朝使者,是想以此离间南匈奴部众,坚定西域三十六国依附匈奴之心;并且宣扬汉朝与之和亲,向邻国夸耀,让西域想归附汉朝的人犹豫不决,让怀念故土的人对中原绝望。汉朝使者一到,北匈奴便态度傲慢自信;如果再次派遣使者,北虏必定自以为得计,其群臣中反对与汉和好的更不敢说话了。这样,南匈奴王庭就会动摇,乌桓也会产生离心。南单于久居汉地,完全了解形势,一旦与我们分裂,立刻就成为边境大害。如今幸而有度辽营的大军在北部边疆扬威,即使不派使者回报,北虏也不敢为患。”明帝不听,再次派郑众前往。郑众于是上书说:“臣上次出使,不肯向匈奴跪拜,单于怀恨在心,派兵围困臣;如今再次奉命前往,必定要受凌辱折辱。臣实在不忍心手持大汉符节,对着穿毛毡皮裘的匈奴独自行跪拜礼。如果让匈奴就这样折服了臣,将有损大汉的强盛声威。”明帝仍不听。郑众不得已出发,途中接连上书坚持己见。明帝下诏严厉责备郑众,将他追回,关入廷尉监狱。后逢大赦,郑众得以回家。后来明帝接见北匈奴来使,听说了郑众与单于抗争礼仪的情形,才又征召郑众担任军司马。
汉明帝永平九年(丙寅,公元66年)
夏天,四月,甲辰日: 下诏命令司隶校尉、各部刺史每年上报其辖区内任职三年以上、政绩特别优异(墨绶指县令级)的地方长官各一人,随同年终进京汇报的官员一同上京;同时,政绩特别恶劣的也要上报。
本年: 大丰收。
赐皇子号: 赐皇子刘恭号为灵寿王,刘党号为重熹王,但都没有封给采邑。
崇尚儒学: 明帝崇尚儒学,从皇太子、诸王侯到大臣子弟、功臣子孙,无人不学习儒家经典。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各家子弟在南宫设立学校,号称“四姓小侯”。设置《五经》老师,选拔学问高深的人来教授他们。连期门(宫廷侍卫)、羽林(禁卫军)的武士,也全部命令他们学习《孝经》章句。匈奴也派遣子弟入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文讲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