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任命褚渊为司徒。前来祝贺的宾客坐满了厅堂,褚炤叹息说:“褚渊(字彦回)年轻时就树立了名节品行,没想到如今竟放纵到这种地步!家族不幸,才会有今天这样的任命。要是褚渊在担任中书郎时就死去,不就能成为一名名士了吗!名声德行不能保全,就算活到老又有什么用!” 褚渊坚决推辞司徒一职,没有接受。
奉朝请河东人裴觊上奏表,列举齐高帝萧道成的过失罪恶,然后摘下官帽,径直离去;萧道成发怒,杀了裴觊。太子萧赜请求杀谢朏,萧道成说:“杀了他,反而成就了他的名声,应当把他排除在考虑之外,不予追究。” 过了很久,谢朏因其他事情被罢官,闲居家中。
萧道成向前抚军行参军沛国人刘献询问治国之道,刘献回答说:“治国的道理都在《孝经》里。南朝宋之所以灭亡,陛下您之所以能得到天下,原因都在《孝经》里。陛下如果能吸取南朝宋灭亡的教训,再加上宽厚待人,即使处于危难之中也能安定;如果重蹈南朝宋的覆辙,即使现在安定,将来也必定危险!” 萧道成感叹说:“儒者的话,值得万世珍视啊!”
丙申日,北魏主前往崞山。
丁酉日,朝廷任命太子詹事张绪为中书令,齐国左卫将军陈显达为中护军,右卫将军李安民为中领军。张绪是张岱的侄子。
戊戌日,任命荆州刺史萧嶷为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
萧道成命令群臣各自上奏谈论朝政得失。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刘善明请求废除南朝宋大明年间以来的各种苛刻政令和繁琐制度,推崇简便易行的治理方式。又认为:“交州地处偏远险阻,南朝宋末年政令苛刻,导致当地百姓怨恨反叛。如今我朝刚开创大业,应当用恩德安抚他们。况且交州出产的东西,只有珠宝,实在不是朝廷急需的物资。讨伐交州的事情,我认为应当暂且停止。” 给事黄门郎清河人崔祖思也上奏说:“百姓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这是叛逆祸乱产生的根源。现在有很多没有实际职责的官员,空领俸禄,消耗百姓财力。应当开设文武两科学校,命令中央各部门、地方州府中编制外的人员,根据自己的喜好,依照规定学习课业;如果有荒废懈怠的,遣返回原籍;对于经学技艺优秀出众的,破格提拔任用。此外,现在陛下虽然自身节俭,但群臣仍然习惯于奢侈浪费。应当褒奖提拔朝廷中生活简朴、品行端正的官员,贬斥罢免骄横奢侈、荒淫无度的官员,这样社会风气就能改变了。” 南朝宋元嘉年间,凡事都责成郡县办理。世祖(刘骏)时期,因郡县办事迟缓,开始派朝廷使者监督郡县。从此,朝廷使者到处奔走,竞相作威作福,谋取私利、收受贿赂,官府和百姓都深受其扰。会稽太守闻喜公萧子良上奏表,极力陈述这种制度的弊端,认为:“朝廷如果有需求,只需明确下达诏令,规定完成期限,百姓自然会竭尽全力;如果有拖延不办的,自然会依照法令追究责任。现在虽然朝廷使者众多,但最终还是要靠郡县办理,只会让彼此猜疑怨恨,反而更加拖延懈怠,应当全部撤销朝廷使者。” 员外散骑郎刘思效上奏说:“南朝宋自从大明年间以来,逐渐走向衰败,赋税不断增加,但国库却更加空虚。百姓哀号遍野,几乎没有生路;而贵族富豪之家,却以奢侈华丽互相攀比,甚至连山林湖泽的百姓,都不敢采摘那里的水草。陛下应当革新治国之道,纠正过去的过失。” 萧道成都对他们加以褒奖,有的还把奏表交给相关部门,让他们详细选择合适的建议,上奏后施行。己亥日,萧道成下诏:“皇宫和诸王宫中的人,都不得营建庄园宅邸,霸占山林湖泊。”
北魏主返回平城。
北魏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拓跋目辰、长安镇将陈提等人,都因贪婪残暴、不守法度获罪,尉洛侯、拓跋目辰被处死,陈提被流放到边疆。
北魏主又下诏说:“负责侦察的‘候官’有上千人,对重罪者收受贿赂不予追究,对轻罪者却吹毛求疵加以揭发,应当全部撤销。” 重新设置几百名谨慎正直的人,让他们在街道上巡逻防卫,只负责抓捕喧闹斗殴的人而已。从此,官吏百姓才得以安心从业。
自从泰始年间以来,朝廷内外多有忧患,将帅们各自招募部曲,驻扎在建康。李安民上奏表,认为:“除了淮北地区常年驻守的军队外,其余军队都应遣散;如果陛下身边需要设立随身护卫的军队,允许限定人数。” 萧道成采纳了他的建议;五月辛亥日,下诏禁止私自招募军队。
壬子日,萧道成赏赐辅佐自己登基的功臣,褚渊、王俭等人的爵位和食邑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处士何点对人说:“我编写的《齐书》已经完成,赞语写道:‘褚渊是世家大族,王俭也是国家精英;不依靠舅家的势力,怎能顾念国家!’” 何点是何尚之的孙子。褚渊的母亲是南朝宋的始安公主,继母是吴郡公主;他还娶了巴西公主。王俭的母亲是武康公主;他也娶了阳羡公主。所以何点这样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文讲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