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涎香交易成功的狂喜,如同涨潮时的海浪,汹涌而来,又随着资金的稳妥落袋,渐渐化为持续拍打岸边的、令人心安的动力。
四十五万三千二百元,这笔合作社成立以来最大额的单项收入,像一颗定心丸,也让林海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县政府座谈会时,底气足了很多。
接下来的两天,合作社内部充满了务实而积极的气氛。
苏晓月雷厉风行,迅速与之前联系好的设备供应商敲定了合同。
一套中型海水净化系统,价格三万八千元;一台最新的彩色双频扫描声纳,价格一万两千元。
定金付出,只待设备运送和安装。
这两样“大件”的落实,将极大提升合作社养殖水质的稳定性和海上寻鱼探礁的效率。
同时,经过林海、苏晓月、秦雨以及几位老社员代表的共同商议,决定从这笔“龙涎香金”中,划拨十万元作为“合作社创新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支持紫藻林的扩繁、新品种试验以及未来可能的新项目启动。
剩下的钱,则作为流动资金,应对日常开支和可能的机遇。
“有了这笔钱,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阿水伯看着合作社账户上那串令人心安的余额数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以前买个柴油都要精打细算,现在总算能放开手脚干点事了。”
老根叔更是干劲十足,整天围着“海溪号”打转,检查维护,就等着新声纳到位后大干一场。
合作社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但林海并没有让自己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太久。
他知道,系统的力量和个人能力的提升,才是他立足的根本。
气运值停留在48/100,距离下一次兑换还有一段距离,他需要更多的积累。
这天下午,恰逢大潮退去,裸露出的滩涂面积比平时大了许多。
林海看着那一片在阳光下泛着湿漉漉光泽的广阔滩涂,心中一动。
很久没有像最初那样,纯粹依靠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在这片最熟悉的海滩上寻找大自然的馈赠了。
他没有惊动旁人,只拎着一个水桶和一把小铁耙,穿着旧解放鞋,独自走向村东头那片礁石与沙泥交织的区域。
午后阳光正好,海风带着咸腥拂面。
滩涂上并不寂静,几只白鹭在浅水处优雅地踱步,寻找着小鱼小虾;寄居蟹顶着各式各样的螺壳,在泥沙上留下细密的痕迹;远处的礁石上,几个半大的孩子正嘻嘻哈哈地翻找着吸附在石头上的牡蛎(海蛎子)。
眼前的景象,让林海恍惚间回到了刚获得系统的那段日子,充满了未知与发现的惊喜。
他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滩涂上,暂时屏蔽了合作社、座谈会、远航集团那些纷繁的思绪。
他没有立刻动用系统指引,而是凭借这两年锻炼出的眼力和经验,仔细观察着滩涂上的蛛丝马迹。
一个不起眼的小气孔,一片微微隆起的沙泥,都可能藏着宝贝。
他走到一片沙泥比较细软的区域,看到几个排列略显规则的小孔。
他蹲下身,用小铁耙轻轻刨开表层的泥沙。
几下之后,一个硬物显露出来。
挖出来一看,是一个比成人拳头略大的文蛤,外壳光滑,透着淡褐色的光泽。
“不错,开门红。”
林海笑了笑,将这只大文蛤扔进桶里。
这东西虽然不算特别名贵,但肉质鲜美,炖汤或者葱油都很好,市场上也能卖到二三十元一斤,这只大的,估计能卖个十几块。
他继续向前,在一处礁石的背阴面,发现了几丛紧紧吸附在岩石上的牡蛎。
这些牡蛎个头不大,但非常肥美。他用小铁耙的背面小心地敲击,将它们撬下来,也收入桶中。
接着,他又在一片水洼里,眼疾手快地用夹子夹住了一只正准备钻进泥里的兰花蟹,虽然不算很大,但蟹钳饱满,活力十足。
这种纯粹的、依靠自身经验的赶海,过程缓慢,收获也远不如动用系统工具时那么惊人,但却别有一番乐趣和踏实感。
桶里的海获渐渐多了起来:文蛤、牡蛎、一只螃蟹、几条躲在浅水坑里的小石九公鱼,甚至还捡到了几个颜色鲜艳的辣螺。
就在他准备转向另一片礁石区时,目光被一处靠近潮水线的、布满细小碎石和破碎贝壳的区域吸引。
那里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特别,但林海却注意到,有几块石头的颜色和形状,与周围环境略有不同,显得更圆润,表面似乎有种温润的光泽。
他心中微动,走了过去。
蹲下身,拨开表面的碎石和碎壳,手指触碰到了一块鸡蛋大小、通体呈深褐色、表面布满天然纹路的石头。
入手沉甸甸,质感细腻。
“这是……蜡石?”林海拿起这块石头,对着阳光仔细看了看。
石头内部似乎隐隐透光,颜色醇厚,纹路自然天成。
他虽然不是行家,但也听说过,有些品质好的黄蜡石、褐蜡石,具有一定的观赏和收藏价值,被称为“画面石”,好的能卖出不错的价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渔村天眼:我的赶海运气值爆表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渔村天眼:我的赶海运气值爆表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