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已经亲眼看到林天用一块冰磨成奇怪的圆形,对着太阳片刻就变出了火焰。
在冰河上开洞,看着鱼儿被轻易捞起。
此刻,他们与林天将一堆毫不起眼的湿泥搬回山洞。
看着一直在忙碌林天,他们心中对现在的林天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崇拜。
天,难道又要创造什么奇迹?
岩,一位因伤瘸腿的老猎人,此刻也默默坐在不远处。
他失去了狩猎能力,在部落中常感自己是累赘。
但他敏锐地察觉到,林天所做的,似乎并非全靠蛮力,也许有他能学的东西。
他的目光紧紧跟随着林天那双异常灵巧的手。
其他族人吃饱后,看着林天反复揉搓那堆烂泥,不禁低声议论起来。
“天在做什么?玩泥巴吗?”
“也许……是部落里某种祭祀仪式?”
他们无法理解,这位如同神指示的人,为何对泥土如此专注。
“排除气泡,增加韧性,均匀湿度……”
他心中默念着从纪录片和书本上看来的要点,手臂机械而稳定地运动着,直到黏土变得光滑、细腻、柔软且富有弹性,达到他心目中理想的“坯泥”状态。
他将练好的大泥团用湿润的大树叶包裹起来,防止水分蒸发。
林天并没有像原始人那样直接用手捏制。
他先根据设想中锅碗的尺寸,选取了几块大小适中、形状规整的石头作为“内模”。
然后,他取出一部分泥,仔细地擀压成厚薄均匀的泥板,小心翼翼地包裹在石头上,轻轻拍打,让泥胚紧紧贴合石模表面,并用骨片刮刀将外壁修得光滑平整。
“煮锅需要承重和受热,器壁要厚,底部要尤其坚固。”
他特意为两个大陶罐的底部增加了泥条,进行盘筑加固,并用水抹平接缝,确保结构强度。
对于陶碗和勺,他则更加精细。
碗的泥胚同样借助较小的圆形石模成型,确保口径和深度一致。
而汤勺,他则先搓出匀称的泥条作为勺柄,再用小泥团捏出勺头的凹槽,用水细心粘合,并用骨针修饰边缘,力求每一把勺子都大小相仿,形状规整。
所有的泥胚初步完成后,他没有急于烧制。
而是将它们整齐地排列在篝火旁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缓慢的阴干。
“必须让水分均匀缓慢地蒸发,否则急热会开裂。”
他时不时地用手背感受泥胚的温度和硬度,调整它们的位置。
待泥胚半干,达到“皮革硬度”时,他开始了二次精修,并在所有的陶器底部刻下上辈子的“天”字。
用表面光滑的鹅卵石蘸水,反复打磨每一个陶坯的内外壁,直到触手光滑,几乎看不到任何指纹和接缝的痕迹。
这个过程虽极其考验耐心,林天却乐在其中,这让他找回了以前在车间里打磨模型的感觉。
当所有陶坯彻底干透后,最关键的步骤到来。
他在避风处用石头垒了一个简易的封闭小窑,底层放入易燃的干柴和松针,中间用几根粗柴架空,然后将陶坯小心地放置在架空的柴火上,彼此间留出空隙,确保火苗和热空气能均匀环绕。
最后,他用一块较薄的石板盖住窑顶,只留下少许缝隙。
点燃柴火,林天彻夜未眠,困了就简单的打个盹。
他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势,初期用文火慢烧,驱赶残留的水汽;中期加大火力,使温度稳步上升;后期则保持稳定的高温灼烧。
透过石板的缝隙,他能看到陶坯在烈火中逐渐由土黄变为炽热的橙红。
风雪在窑外呼啸,窑内的火光却映照着他专注而坚定的脸庞,汗水滴落在地上,瞬间蒸腾成白汽。
当天边泛起鱼肚白,窑火也渐渐熄灭。
林天没有急于取出,而是让陶器在余烬中自然冷却到常温。
当他最终移开石板,拂去灰烬,眼前的成果让他长舒一口气,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两个大口陶罐,器型饱满,胎体坚实;两大四小的陶碗,圆润规整,大小分明;十把汤勺,整齐划一,线条流畅。
这些灰扑扑、圆鼓鼓的物件,形状有些怪异,表面还带着火烧的痕迹。
在山洞族人的眼中,这不过是林天用河边那种黏糊糊的泥巴捏出来的玩意儿,经过一夜的烧灼,看起来更加丑陋和脆弱。
林天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虽然凭着记忆和知识尝试,但这毕竟是他第一次实践。
他深吸一口气,伸出因寒冷和疲惫而有些颤抖的手指,对着那还带着温热的陶罐,轻轻地弹了一下。
“当——!”
一声清脆悦耳、如同玉石相击的声音,突兀地在死寂的山洞里炸响!
这声音是如此清亮,如此悠扬,完全不同于石头碰撞的沉闷,也不同于骨骼敲击的干涩。
它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在山洞的石壁间回荡,清晰地传入每一个族人的耳中。
“成了。”
林天低声自语,他知道,就凭着这声清脆声音,就是一口好锅,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