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赵鸿永这种临时抱佛脚、试图走“歪门邪道”的不同,军营的另一角,原郡尉赵德方之子赵岩,则是另一种境况和心态。
他的父亲赵德方,因在贵乡城破时选择“死忠”隋室,此刻还被关押在牢狱之中,虽未处决,却也前途未卜。往日里与赵家交好、称兄道弟的那些官员豪强,如今个个避之唯恐不及,生怕沾染上“前朝余孽”的嫌疑。真正关心他的几个朋友,如今地位不高,在这种事情上也帮不上什么忙。
世态炎凉,让这个年轻人迅速成熟。他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四处求告,而是将所有的希望与精力,都投入到了这次军中大比之中。
赵岩本身就在原郡兵系统中担任功曹,熟悉军务文书,有一定文化基础。他知道,父亲能力平庸,在乱世中未能抓住郡兵实权,以致城破身囚,从某种程度上说,并非高鉴刻意针对,更多是自身原因。高鉴将其关押而未杀,或许本身就存有一丝观察和权衡。
如今,唯一能救父亲、或许也是重振家声的机会,就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在这高手云集的大比中脱颖而出,争取获得一个优异的名次,乃至得到面见高鉴的机会。届时,他或许才能有机会为父亲陈情,争取一线生机。
因此,赵岩几乎是营中最刻苦的人之一。他谢绝了一切不必要的交际,每日除了完成必要的军务,所有时间都用来研读兵书战策,演练沙盘推演,温习文书律令。灯火常常亮至深夜,那专注而坚定的身影,透露着与年龄不符的沉毅和决绝。
高鉴对于赵德方,确实并无私人仇怨。在他眼中,赵德方不过是个能力有限、看不清时势的庸碌之辈,连自己麾下的郡兵都未能真正掌控,其败亡是必然的。关押他,更多是出于政治考量和新政权立威的需要。若其子赵岩真有出众才干,他高鉴也不吝任用,甚至借此施恩,安抚一部分原隋官吏的人心,也并非不可能。
就这样,在高鉴“唯才是举”的两道令文驱动下,整个武阳郡,从文士聚集的馆舍到杀声震天的军营,都陷入了一种奇特的亢奋与忙碌之中。有人挑灯夜读,有人闻鸡起舞,有人暗中较劲,有人默默蓄力。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选拔,也是一次利益与权力的重新分配,更是高鉴集团为即将到来的更大风暴,所做的一次至关重要的人才与骨干储备。所有人都明白,正月二十的军中大比和二月初一的文士征辟,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个人,乃至这个新生势力未来的走向与格局。
喜欢山河鉴:隋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山河鉴:隋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