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党遇阻的风波刚过,锦衣卫衙署的氛围却依旧凝重。沈知微(萧珩身体)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看着案上堆积的奏折 —— 太傅虽已认罪,但仍有十几位老臣心存抵触,以 “养病” 为由不上朝,甚至暗中联络地方官员,对清党令阳奉阴违,若是任由这种情况发展,刚有起色的朝堂秩序又会陷入混乱。
“这些老臣大多是两朝元老,在地方和朝堂都有威望,若是强行逼迫他们上朝,只会让他们更加抵触,甚至暗中联合起来反对我们。” 萧珩(沈知微身体)端着一碗温热的莲子羹走进来,放在案上,语气带着担忧,“我们得想办法劝他们回心转意,让他们明白清党并非针对老臣,而是为了稳固朝堂,守护大渝。”
沈知微舀了一勺莲子羹,清甜的味道稍稍缓解了疲惫,她抬头看向萧珩,眼中满是思索:“我看了他们的履历,这些老臣大多重视‘名声’和‘传承’,太傅之事让他们担心自己的家族会被牵连,也怕清党会影响他们多年的声望。我们若是能打消他们的顾虑,或许能让他们回心转意。”
“你想怎么劝?” 萧珩坐在她对面,语气带着期待,“直接去他们府上拜访,怕是会被拒之门外;派人去传旨,又会让他们觉得我们在施压,反而适得其反。”
沈知微放下瓷碗,指尖在案上轻轻敲击:“不如我们在‘聚贤楼’设宴,以‘商议朝堂事务’的名义邀请他们。聚贤楼是老臣们常去的地方,环境熟悉,他们戒备心会低一些;而且我们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交谈,不摆官威,或许能让他们愿意开口。”
萧珩眼前一亮,点头赞同:“好主意!我立刻让人去聚贤楼准备,再派人去老臣府上送请柬,就说‘为感谢老臣多年为朝廷效力,特备薄宴,共商朝堂未来’,不说劝他们上朝,先让他们愿意赴宴。”
两人分工合作,萧珩负责安排宴席和送请柬,沈知微则整理老臣们的顾虑,准备应对之策。傍晚时分,请柬送了出去,却只有五位老臣答应赴宴,其余老臣要么以 “身体不适” 推脱,要么直接拒绝,显然还是心存戒备。
“看来他们还是不信任我们。” 萧珩看着回来禀报的校尉,语气带着几分无奈,“不过能有五位老臣愿意赴宴,也算有进展,我们先跟这五位谈,若是能让他们回心转意,再让他们去劝其他老臣,或许会更容易。”
沈知微点头,眼中却闪过一丝坚定:“明日赴宴,我们只谈‘朝堂未来’,不谈‘清党’,也不谈‘逼他们上朝’。先听他们的想法,再慢慢引导,让他们明白清党对朝堂、对他们家族的好处,这样才能真正打消他们的顾虑。”
次日午后,聚贤楼三楼的雅间里,五位老臣已坐在桌前,神色各异。看到沈知微和萧珩走进来,他们虽起身行礼,却依旧带着几分疏离。沈知微没有在意,笑着坐下,亲自为他们倒茶:“今日请各位大人来,是想听听各位对朝堂未来的看法。清党虽已取得进展,但朝堂仍有许多事务需要处理,还望各位大人不吝赐教。”
老臣们互相看了一眼,户部老尚书率先开口,语气带着试探:“沈大人、萧大人,老夫直言,清党虽为肃清奸佞,却也让朝堂人心惶惶,许多官员不敢做事,生怕被牵连。老夫担心,长此以往,会影响朝廷运转,甚至让地方官员对朝廷失去信任。”
“尚书大人所言极是。” 沈知微点头赞同,没有反驳,“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今日请各位大人来,就是想商议如何‘稳定人心’。清党并非要‘铲除老臣’,而是要‘肃清奸佞’,对于忠心为朝廷效力的老臣,陛下不仅不会打压,还会委以重任,让他们继续为朝廷发光发热。”
她顿了顿,从怀中掏出一份奏折,放在桌上:“这是我们给陛下的奏折,上面提议‘设立老臣顾问院’,邀请各位老臣担任顾问,为朝堂事务出谋划策,待遇与在职官员相同,且不参与具体事务,无需担心被牵连。陛下已经同意,就等各位大人点头。”
老臣们看着奏折,眼中满是惊讶。吏部老侍郎拿起奏折,仔细看了看,语气带着几分松动:“设立顾问院?陛下真的同意了?”
“千真万确。” 萧珩笑着点头,“陛下深知各位大人为朝廷效力多年,经验丰富,朝堂离不开各位的支持。设立顾问院,既是对各位大人的认可,也是为了让朝堂更稳定,让百姓更安心。”
五位老臣低声商议了几句,神色渐渐缓和。礼部老尚书放下奏折,语气带着几分感慨:“老夫并非不愿为朝廷效力,只是担心清党会牵连家族,也怕自己年事已高,帮不上忙反而添乱。若是陛下真有此意,老夫愿意担任顾问,为朝堂出一份力。”
其他四位老臣也纷纷点头,表示愿意接受。沈知微和萧珩松了口气,心中满是欣喜 —— 第一步终于成功了。
宴席过半,五位老臣渐渐放下戒备,开始主动谈论朝堂事务。户部老尚书提到 “地方赈灾款短缺”,沈知微立刻认真倾听,还让萧珩记录下来,表示会尽快向陛下禀报,商议解决方案;吏部老侍郎提到 “官员选拔制度需要改进”,沈知微也提出 “可以让老臣们参与选拔,确保选拔公正”,让老臣们更加满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和对头互换身体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和对头互换身体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