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组支持的“新玄门研究与实践基地”虽尚在建设中,但核心区域已初步划分出来。其中最重要的一处,便是规划中的 “聚灵阵”核心区 。地面上,已经按照张三丰的指导,用特制的、掺入了少量导灵金属粉末的涂料,勾勒出了巨大而繁复的阵法基础符文,看起来神秘而古朴。
然而,此刻站在阵法图纸前指手画脚的,却不是仙风道骨的张三丰,而是戴着厚重眼镜、抱着一台超薄笔记本、嘴里念念有词的赵启明。
“周、周祖师,”赵启明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流体力学模拟和多维能量场分布图,“根据您的阵法基理,结合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和场论模型,我初步计算了三十六种可能的能量流分布模式。发现传统以玉石为节点的布阵方式,虽然稳定,但能量利用效率在数学模型上存在约百分之十七点三的固有损耗,尤其是在阵眼与边缘的衔接处……”
他滔滔不绝地抛出一连串专业术语,手指在触摸屏上飞快滑动,调出各种颜色斑斓、曲线扭动的三维模型。
“您看,如果我们将阵纹的曲率在这里优化百分之五,同时在这里增加一个微小的能量回流阻尼……理论上可以将整体能量场的均匀度提升百分之八,并且能更好地适应基地下方那条微弱地脉的波动频率!”
张三丰负手立于一旁,听着那些“曲率”、“阻尼”、“波动频率”等陌生词汇,面色依旧平静,但眼神中却流露出一丝饶有兴致。他虽不通数理,却能直观地感受到,赵启明所指出的那几个优化点,恰好是此阵几处气机流转稍显滞涩之处。此子虽无灵根,这份于“数”之一道的直觉与天赋,竟能暗合天道至理,着实不凡。
“可依此试行。”张三丰颔首,“具体符文的微调,你与秦教授商议,她负责材料与能量转换接口。”
赵启明得到肯定,兴奋得脸都红了,立刻埋首继续他的“数学建模优化大业”,嘴里嘟囔着“拉格朗日乘数法”、“傅里叶变换”之类的词,仿佛在念动什么独特的咒语。
另一侧,由林芷琪主导的临时医疗站兼“淬体”研究室内,则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既有现代化的医疗检测设备,也摆放着许多林芷琪从家中带来的古旧药碾、铜杵臼以及散发着浓郁药香的瓶瓶罐罐。
林芷琪穿着白大褂,面前摊开着《太极蕴道篇》中关于“淬体”章节的译文(由她和林婉晴合作初步解读),旁边还开着人体经络模型和肌肉骨骼的3D解剖软件。
“不可思议……”她美眸中异彩连连,“这‘淬体篇’描述的并非简单的肌肉锻炼或筋膜拉伸,而是引导一种特殊的‘气’或能量,按照特定路线洗涤、强化肉身,从最细微处着手,甚至涉及细胞层面的活性激发!这完全颠覆了现代运动医学和康复理疗的认知!”
她试图用肌电图、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来监测自己在尝试按照法门引导体内微弱“气感”(她自幼习武,比常人敏感)时的生理变化。数据有波动,但她无法确定那是不是“气”。
这时,赵启明抱着笔记本兴冲冲地跑来分享他的阵法优化进展,正好看到林芷琪对着一堆生理数据皱眉。
“林、林医生,你是在尝试量化‘气’的运行吗?”赵启明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科研课题。
林芷琪瞥了他一眼,对于这个之前质疑过她家传医术的书呆子,她还有点小芥蒂:“是啊,赵大学者有何高见?难道又能用你的公式算出‘气’的流速和压强?”
赵启明没听出话里的揶揄,反而认真地点点头:“理论上,任何能量或物质运动都可以建模!要、要证明‘气’的存在并量化,需要更精密的传感器和更严谨的实验设计!”
说着,他放下电脑,从随身携带的一个大工具箱里(天知道他为什么随身带这个)掏出各种奇奇怪怪的传感器贴片、微型电极、生物电监测仪……
“来,林医生,你按照法门运气,我把这些传感器贴在你相应的经络穴位上,记录电势、温度、电阻甚至……呃,局部微弱的磁场变化!”
林芷琪将信将疑,但还是配合地坐下,宁心静气,开始尝试引导那丝微弱的气感。
赵启明手忙脚乱地在她手臂、腿部的几个穴位贴上传感器。由于靠得比较近,又是第一次和年轻女性(尤其是林芷琪这样漂亮的)有如此“近距离科研合作”,他不由得有些紧张,手指微微发抖,呼吸也有些急促。
搞笑高光时刻来了:
就在林芷琪刚刚找到一点气感,仪器屏幕上开始出现一丝微弱的、有规律的生物电信号波动时,赵启明因为太过紧张,手一滑,不小心扯到了一根数据线!
“哔哔——哔哔哔——”
瞬间,所有连接的仪器屏幕上的数据开始疯狂跳动、乱码,曲线扭曲成了毫无规律的麻线团!生物电信号被他自己因为紧张而产生的皮肤电反应和肌肉微颤完全淹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门老祖在现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玄门老祖在现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