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庙的墙根下,杨靖踮着脚往墙上画田垄示意图,粉笔头在青砖上刮出响。
王念慈蹲在旁边,用旧报纸垫着写小楷,发梢沾了点粉笔灰:垄沟深播抗旱法得再标个深度,老把式们认死理,没尺寸他们不敢下犁。
杨靖抹了把额头的汗,粉笔在俩字上重重描了两笔。
墙皮簌簌往下掉,露出半截褪色的农业学大寨标语,倒像是给新写的《春播十法》做了道旧边。
咳咳。
身后传来旱烟杆敲石头的动静。
杨靖回头,就见老韩头杵着枣木拐,灰布帽檐压得低低的,眼睛直往墙上瞟。
这老头是屯里种了四十年地的老把式,去年张大山要改密植,他抄着烟袋锅子骂了三天:密植密植,密得苗儿抢水喝,不如老祖宗的宽垄实在!
韩爷爷来瞧新鲜?王念慈先开了口,把写好的三犁三耙保墒法往墙上贴。
老韩头没接话,瘸着腿凑近墙根,烟袋锅子戳着垄沟深播四个字:这法子...县里技术员上个月来,说过垄深两尺半。
你们倒好,直接加了半尺。他指甲缝里沾着隔夜的泥,顺着示意图上的箭头划拉,还说埋种要沟底见湿土,这要是碰着春旱年景,上哪儿找湿土去?
杨靖心跳快了两拍——系统给的手册里,深播法是后世根据东北黑土特性改良的,确实比六十年代技术多了半尺。
他挠挠后颈,故意把声音放得憨:我奶说,我太爷爷当年闯关东,在长白山脚下试过这法子。
那时候没化肥,全靠往深里找墒情。
老韩头的烟袋锅突然停住了。
他抬头盯着杨靖,眼角的皱纹挤成个疙瘩:你太爷爷...真试过?
那能有假?杨靖赶紧掏裤兜,摸出块晒干的野山楂塞过去,上回您说我家那棵山里红结得密,我摘了晒的。
老韩头捏着山楂,目光又回到墙上。
王念慈趁机补刀:要不您跟张队长说,挑块最旱的地试试?
要是不成,我们把墙皮刮了重写。
这话像根针戳在老韩头心口上。
他了声,拐棍往地上一戳:试就试!
明儿我上南坡那块兔子不拉屎的地,要是出苗率赶不上西头老李家的...你俩请我喝三碗苞米馇子粥!
第二天晌午,杨靖蹲在南坡地头,看张大山挥着犁杖翻起块土坷垃。
老韩头猫着腰扒拉新翻的土,指甲盖都蹭破了,突然了一嗓子:大山!
你看这层土!
张大山抹了把汗凑过去。
杨靖也探头——土垄底下两指深的地方,果然洇着层潮乎乎的湿土,在日头下泛着暗黑色。
怪了!老韩头一屁股坐在地埂上,烟袋锅子掉在地上,我种了四十年地,南坡这地儿春天就没湿过腰!
你们这深播法...还真把墒情给抠出来了?
张大山把犁杖往地上一插,笑得露出后槽牙:老韩头,你昨儿还说我是棒槌,现在服不服?
服个屁!老韩头突然跳起来,扒拉着刚埋下去的种子,我得看三天!
要是苗儿出得齐...我提两鸡蛋给靖娃子赔罪!
三天后,南坡的玉米苗像约好了似的,齐刷刷顶开土皮。
老韩头蹲在地里数苗,数着数着红了眼眶:一百二十颗种子,出了一百一十一棵。
西头老李家的宽垄地...才出九十棵。
当天夜里,杨靖正给奶奶熬川贝枇杷膏,院外突然响起声。
他掀开门帘,就见老韩头提着个蓝布包站在月光里,布包角儿露出半截鸡蛋,还沾着草屑。
靖娃子。老韩头把蓝布包往门槛上一放,枣木拐棍在地上敲得咚咚响,你那本的农技手册...能不能传我一招半式?
杨靖刚要开口,老韩头突然撩起棉裤腿,跪在了冻硬的地上。
月光照得他头顶的白发发亮:我老韩头活了六十年,没给人磕过头。
可这法子能救多少粮?
能让多少娃娃不饿肚子?
你要是不嫌弃我老,收我当徒弟吧!
杨靖手忙脚乱去扶,结果被老韩头攥得死紧。
里屋传来奶奶的咳嗽声:靖娃子,快把人扶起来!
韩大哥这把年纪,哪能跪你?
等把老韩头按在炕沿上,杨靖才发现他手背上全是裂口,沾着新泥——白天肯定还在地里干活。
他心里发暖,嘴上却故意耍滑头:韩爷爷,不是我藏私。
我太爷爷临终前说,这手册传男不传女,传德不传奸。
您老这把年纪...能学动?
咋学不动?老韩头拍着胸脯,震得鸡蛋在蓝布包里直晃,我明儿就搬个小马扎坐你家门槛上,你说一句,我记一句!
里屋传来奶奶的笑声:靖娃子,你韩爷爷年轻时给我家挑过水,论交情,你得管他叫声叔公。
杨靖假装叹气:得嘞,叔公。
明儿起早,我教你认豆麦间作的行距。
老韩头当场就从蓝布包里掏出俩鸡蛋塞给奶奶:大嫂子,这是我家老母鸡下的,给您补补身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六零年屯里,我开系统商城当万元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六零年屯里,我开系统商城当万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