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还挂在东山顶,杨靖正蹲在灶房门口生炉子,就听见院外传来“啪嗒啪嗒”的布鞋声。
抬头一瞧,刘会计抱着个蓝布包,包角沾着草屑,脑门儿上还挂着汗珠子,活像被人撵着跑了二里地。
“大兄弟!”刘会计把布包往石桌上一墩,“您快瞅瞅这账!”
杨靖擦了擦手掀开布包,里面是摞磨得卷边的账本,最上面一页密密麻麻写着“油墨二分、黄纸五分、麻绳三分”,末行红笔圈着个“超支”。
他翻了两页,越翻眉头越紧——这半个月外村娃来换书的数量,比原先预计的多了三倍不止。
“昨儿后晌我数了数,晒谷场排队的娃能排到村口老槐树。”刘会计搓着粗粝的手指,“缝书小组的大姑娘们眼睛都熬红了,可油墨纸又不是地里长的,供销社那点配额早见底了。咱这哪是开书摊儿?分明是开善堂!”
杨靖没接话,指尖轻轻敲着账本。
系统面板突然在眼前闪了闪,“知识银行雏形”几个字泛着金光——这是昨晚系统解锁的新功能,他盯着那行字琢磨半宿,此刻终于有了主意。
“叔,您说这积分像啥?”他突然咧嘴笑,“像咱囤的苞米棒子。囤着不卖,等青黄不接时能换盐换布;要是存到队里的粮库,还能多换半升。”
刘会计愣了愣,忽然拍大腿:“你是说让娃们的积分也‘生息’?”
“对!”杨靖从裤兜摸出根铅笔,在账本背面画了个圈,“不白给,也不拦着。让他们把积分存进‘知识银行’,存够七天,额外给半页《识字卡》当利息。存得越久,利息越多。”
刘会计眯眼盯着那圈,突然笑出了声:“好你个杨靖,把咱庄稼把式的存粮经,套到娃们读书上了!”
当晚,夜校的油灯把窗纸照得透亮。
缝书小组的小媳妇们挤在炕沿,小石头娘怀里还抱着刚断奶的娃;张大山蹲在门槛儿上抽旱烟,烟锅子明灭像星星;王念慈坐杨靖旁边,手里转着支蘸水笔,随时准备记会议纪要。
“咱定三不原则:不白送、不压价、不拒外屯。”杨靖把铅笔往桌上一立,“每分劳动积分能存进银行,存满七天,利息是半页《识字卡》或者两分流转优先权——以后换《算术本》《看图说话》能插队。”
“流转优先权好!”小石头娘拍着膝盖,“我家妮子总说,外村娃带的野蘑菇多,换书总比她快。这下存着积分,还能‘长’出优先权!”
张大山吧嗒两口烟,突然插话:“可‘银行’二字……”他压低声音,“上回公社王干事还说,要防着资本主义尾巴。”
杨靖早有准备,冲王念慈使了个眼色。
她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硬壳本,封皮上“平安屯儿童文化储蓄册”几个字写得方方正正,旁边还画了朵向日葵。
翻开内页,每页都印着“积分存入”“利息结算”“兑换记录”三栏,页脚盖着“平安生产队”的红章。
“咱这不叫银行,叫储蓄册。”杨靖指着红章,“集体托管,专用于教育流转。刘叔,您跟大伙说说,这跟存工分有啥区别?”
刘会计立刻接话:“工分是干活换粮,这是劳动换读书机会。都是集体的,都是娃们的汗珠子换的。”
张大山凑过去翻了两页,烟锅子在鞋底磕得山响:“要立规矩!谁监督?”
“您当‘行长’啊!”杨靖拍他肩膀,“每月初一查账,您带着队委会的人,把存根对一遍。要是少半页纸,我拿自个的积分垫上!”
张大山黑红的脸膛儿泛起笑纹:“行!我老张别的不会,查数儿还能查不明白?”
“知识银行”挂牌那日,天还没放亮,晒谷场的石磨旁就排起了长队。
外村娃们有的挎着洗得发白的粪筐,有的攥着晒干的野菊花(说是给缝书小组的大姐姐泡水喝),还有个扎羊角辫的女娃,举着个玻璃罐头瓶——里面泡着两条活蹦乱跳的小鱼,“我爹说,这是给刘会计的下酒菜,求他把我积分记清楚。”
刘会计戴着副不知从哪淘来的圆框眼镜,端坐在条凳上,面前摆着红印泥和新账本。
第一个开户的是李家屯的五岁娃铁柱,他踮着脚把攥得汗津津的四分积分证递过去,小拇指还沾着草汁。
“铁柱同志,存期七天,利息半页《识字卡》。”刘会计故意把“同志”二字咬得重重的,惹得周围娃们咯咯笑。
他拉过铁柱的小手,在“存款人”栏按了个红手印,“以后这本子比你娘的银镯子还金贵,丢了可换不回积分。”
铁柱使劲儿点头,盯着红手印直乐,口水都快滴到账本上。
杨靖蹲下来,指着“存款金额”栏的“4”字:“铁柱,这分不只是换纸,是种子。存得越久,长得越高。等你长大,说不定能用它换拖拉机呢!”
“换拖拉机?”铁柱瞪圆了眼睛,“能拉好多好多书?”
“能拉好多好多书,还能拉你念完书去县城!”杨靖揉了揉他的羊角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六零年屯里,我开系统商城当万元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六零年屯里,我开系统商城当万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