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没亮,杨靖被房檐下的滴水声砸醒。
雨丝斜斜织成网,把平安屯泡在灰扑扑的水洼里。
他套上补丁摞补丁的夹袄推开房门,泥点子立刻溅上裤脚——昨儿念叨的修路事儿,到底还是晚了一步。
村小学的方向传来动静。
杨靖踩着烂泥往那边挪,远远就瞧见土坯房檐下挤着十几个小萝卜头,光脚片子泡得发白,鼻尖冻得通红。
有个小不点儿正用树枝戳水洼里的草鞋,草绳早散成了乱麻,像团泡发的黄花菜。
“小石头!”杨靖认出那是小石头娘的儿子,小娃正缩着脖子往人堆里钻,脚底板沾着黑泥,“你娘昨儿不是给你补了新草鞋?”
“被泥坑吃了。”小娃吸溜着鼻涕,手指往校门口一指。
杨靖顺着看过去,原本勉强能走的泥路早成了沼泽,水洼里漂着半截断枝,几个大点的孩子正互相拽着胳膊往前挪,裤腿挽到大腿根,每迈一步都“吧唧”溅起泥花。
杨靖蹲下来,摸了摸小娃的脚。
冰得他倒抽冷气:“冻成这样咋不回家?”
“老师说……”小娃吸了吸鼻子,“说要是今天全勤,期末能得小红花。”
杨靖喉结动了动。
他望着孩子们冻得发紫的脚踝,突然想起前世送外卖时,冬夜里那些缩在公交站等车的小学生,书包带子勒得肩膀发红。
那时候他总想着多跑两单给闺女买双雪地靴,如今这念头烫得他心口发疼。
“等着。”他拍拍小娃的头,转身就往村部跑。
刘会计正蹲在门槛上啃玉米饼子,见他泥脚片子踩得满地脏,忙用账本护着:“哎呦我的杨大主任,这是又要搞啥大动静?”
“上季工坊利润还剩多少?”杨靖扒着桌子翻账本,“三十七块二?够买十七双雨鞋不?”
刘会计差点被玉米饼子噎着:“那是集体的钱!你当是你家炕头的鸡蛋罐?”
“咋不是集体的?”杨靖把账本翻得哗哗响,“咱共富工坊挣的钱,不就该花在集体的娃身上?就说是‘共富助学基金’——谁家孩子上学风雨无阻,奖励一双。”他手指点着窗外的泥坑,“你说,是让娃冻出冻疮耽误干活儿贵,还是买双雨鞋贵?”
刘会计摸着胡子琢磨。
窗外传来妇女们的吆喝声——不知谁把消息传出去了,王婶子家二丫头正拽着她衣襟蹦跶:“娘!我也要雨鞋!”
“成!”刘会计把账本一合,“我这就去公社供销社排号——得亏上月卖布换了布票,不然雨鞋还真不好买。”
消息像长了翅膀。
晌午时分,村部门口挤得跟赶大集似的。
王念慈搬了张长条凳坐在门槛上,面前摆着个搪瓷缸收报名表,头发丝都被挤乱了:“都排好队!评审会三条标准——一、母亲是共治户;二、孩子全勤;三、成绩不垫底!”
张大山挤到最前头,脖子粗得像老母鸡:“凭啥光奖共治户?我家铁柱也天天去!”
“张副队长。”王念慈憋着笑,翻开旁边的记账本,“您媳妇上个月记工分全勤,还带着三户人家签了共富公约——这算不算共治户贡献?”
张大山挠了挠后脑勺,声音突然低了八度:“那……那我家铁柱也算?”
哄笑声里,十七双雨鞋在傍晚发完了。
小石头娘捧着橡胶雨鞋,鞋底的花纹在夕阳下泛着油光。
她蹲下来给儿子套鞋,小娃把脚往里一伸,立刻跳着转圈:“娘!不灌泥了!”
“慢点儿跑!”小石头娘抹了把眼角,一抬头看见自家男人正蹲在院门口瞅。
男人手里攥着根草茎,看了半晌突然说:“咱家下回分红,能不能……多存两块?”
“干啥?”
“给娃买本字典。”男人挠得头皮直响,“我今儿去河边挑水,瞅见穿雨鞋的娃,作业本都没湿——人家那字儿写得周正,跟咱娃的鸡爪印儿就是不一样。”
小石头娘愣住了。
半年前他还拍着桌子说“认字有啥用,会数工分就行”,如今倒说起“鸡爪印儿”了。
她低头摸着雨鞋上的商标,突然笑出声:“行啊,等明儿我去夜校,再问问王老师咋挑字典。”
刘会计这两天总往村小学溜达。
他发现没领到雨鞋的家长开始变着法儿使力——王老蔫的孙子天不亮就被奶奶揪起来:“去!站校门口背书也算全勤!”赵二家闺女原本总装肚子疼,现在主动帮老师擦黑板,擦得比灶台还亮堂。
“杨主任,您瞧。”刘会计举着新统计的考勤表,“全勤率从四成一涨到七成九!”
杨靖正蹲在炕上画表格,系统提示音突然“叮”地一响。
他低头看面板,“代际公平意识觉醒”几个字闪着金光,还解锁了个“家庭发展权评估工具”。
他赶紧把刘会计拽过来:“快把共治户娃的成绩统计出来——上回测试平均分涨了十二分?”
“涨了!”刘会计推了推眼镜,“王老师说,穿雨鞋的娃上学不迟到,听课都专心些。”
当晚的生产队大会,老周的旱烟杆敲得比往常还响:“我老周活了五十来年,头回知道娃上学也能当评先标准!”他抖着手里的名单,“明儿起评‘五好家庭’,孩子上学表现占三成!”
散会时张大山拍着杨靖的肩膀直乐:“你小子这招儿——比我当年扛着铜锣满村喊‘抓懒汉’管用十倍!”
杨靖笑着往家走。
雨不知啥时候停了,泥路上印着一串小脚印,雨鞋的花纹像朵小梅花。
他摸了摸兜里的评估工具模板,正琢磨着明儿让王念慈在夜校加开“家庭教育课”,就听见前头传来嚷嚷声。
“老李家那牛又顶了赵二家的草垛!”张大山的大嗓门儿穿透夜色,“明儿春耕要用牛,这五户合用一头,再这么闹下去……”
杨靖脚步顿了顿。
他望着远处牛棚的方向,月光下草垛歪歪扭扭,像朵蔫了的大蘑菇。
春风卷着泥腥气扑过来,他摸出兜里的铅笔,在烟盒背面记下:“春耕牛棚协调方案——需引入家庭发展权评估。”
泥路上的小脚印还没干,新的故事,大概要从牛棚开始了。
《六零年屯里,我开系统商城当万元》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六零年屯里,我开系统商城当万元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六零年屯里,我开系统商城当万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