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营地飘着薄雾,李铮踩着沾露的草叶走向老妇人的帐篷时,听见里面传来稽粥的笑声。帐篷帘布被掀开,老妇人捧着个粗陶碗出来,碗里冒着热气,是槐叶茶的味道——昨天李铮说想喝,她便翻出压在行李底下的槐叶,用汉地带来的陶壶煮了。
“铮儿,喝口茶再走。”老妇人把碗递过去,手指上还沾着灶灰,“凉了就苦了。”
李铮接过,茶水温温的,带着淡淡的槐香,像母亲当年在草原上煮的那样。他喝了一口,抬头看见稽粥抱着那把小刀子站在老妇人身边,眼睛亮晶晶的:“李将军,我昨天跟铁林军的哥哥们学了骑马,他们说我骑得好!”
“是吗?”李铮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等到了北疆,我教你骑黑鬃马,比这里的马跑得快。”
稽粥把刀子塞进他手里:“那这个给你,是爷爷的传家宝,要是遇到匈奴坏人,你用它砍他们!”
刀子是青铜的,刀身刻着简单的狼纹,是稽粥爷爷——呼韩邪旧部的遗物。李铮捏着刀鞘,想起昨天霍去病送的银剑,剑鞘上刻着“封狼居胥”,而这把小刀子,刻着的是草原的过往。他把刀子放进怀里,笑着说:“好,等你长大,我把刀子还给你,让你用它保护奶奶。”
老妇人抹了抹眼睛:“铮儿,到了北疆,要记得添衣服。那里的风比草原还烈,吹得人骨头疼。”
“我记着。”李铮抬头,看见远处的帐篷前,铁林军的士兵们正整理装备——汉人士兵穿着汉军的札甲,匈奴士兵穿着改良的皮甲,腰间都挂着汉式环首刀,刀鞘上刻着“铁林”二字。这是李铮昨天定的规矩:所有士兵统一标识,不分汉匈,都是铁林军的人。
“奶奶,等北疆稳定了,我接您去住。”李铮把碗放在旁边的石头上,“我要在那里种满槐树,像汉地的村子那样,夏天有树荫,秋天有槐米。”
老妇人笑了,摸了摸他的脸:“好,我等着。要是能活到那一天,我给你煮槐叶饭,做汉地的包子。”
帐篷外传来马蹄声,李铮抬头,看见苏文骑着一匹枣红马过来,身后跟着两个宦官,手里拿着陛下的圣旨。苏文的脸藏在薄雾里,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像条藏在草里的蛇。
“李将军,好兴致。”苏文勒住马,居高临下地望着他,“陛下让我来传旨,今日巳时出发,不得延误。”
李铮站起来,拱了拱手:“苏大人稍等,我去吩咐士兵们准备。”
“不用急。”苏文翻身下马,走到老妇人面前,目光扫过她手里的“汉”字纸——那纸被她贴在帐篷上,风吹得边角卷起来,“这位老妇人,是汉人?”
“是。”老妇人攥紧手里的纸,“我儿子被匈奴掳走,死在草原上。是李将军带我们回来的。”
苏文笑了笑,转头对李铮说:“李将军,陛下让我提醒你,这些匈奴人要是敢造反,你可得负全责。”他指了指不远处的匈奴士兵,“比如那个穿皮甲的,是不是呼韩邪的旧部?”
李铮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是稽粥的叔叔,名叫左骨都侯,昨天刚加入铁林军。他说:“苏大人,左骨都侯的家人都死在伊稚斜的刀下,他是自愿归附的。”
“自愿?”苏文冷笑,“匈奴人最会装可怜。李将军,你可别被他们骗了。”他从怀里掏出一份名册,“这是陛下给的,你带的部众名单,我要一一核对。要是少了一个,你可没法向陛下交代。”
李铮接过名册,上面列着所有部众的名字,汉人俘虏三百二十七人,匈奴归附者四百一十三人,还有二十几个孩子。他说:“苏大人,名单没错,昨天我已经核对过了。”
“是吗?”苏文翻了翻名册,“那这个稽粥,是匈奴孩子?”他指了指躲在老妇人身后的稽粥,“陛下说,匈奴孩子不能留在汉地,要是他们长大造反,怎么办?”
老妇人把稽粥往怀里拉了拉:“苏大人,稽粥是个好孩子,他不会造反的。”
“奶奶,没事。”李铮按住老妇人的手,抬头对苏文说,“苏大人,稽粥的爷爷是呼韩邪,当年呼韩邪曾向汉地求亲,是匈奴里主张和平的。稽粥从小跟着我,学汉话,学种麦子,他的家在汉地。”
苏文盯着稽粥的眼睛,那孩子正攥着老妇人的衣角,眼神里带着恐惧。他笑了笑,把名册合上:“李将军,陛下的意思是,所有匈奴人都要登记造册,要是有异动,立刻处死。你可别心软。”
“我知道。”李铮说,“苏大人,要是没别的事,我去准备出发了。”
苏文转身走向自己的马,翻身上马时又回头:“李将军,别忘了,我是陛下的人。要是你有什么事,我会立刻禀报陛下。”
李铮望着他的背影,直到那匹枣红马消失在薄雾里,才转头对老妇人说:“奶奶,别怕,有我在。”
老妇人摸了摸他的脸:“铮儿,我不怕。我活了这么大,什么没见过?只要能回家,就算死也值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请大家收藏:(m.20xs.org)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