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阴山堡浸在淡金色的雾里。城墙上的旗幡还沾着露水,“铁林军”的黑旗猎猎作响,旗下挂着昨夜刚张好的红绸——那是为汉武帝御赐的“铁壁”墨宝准备的揭幕仪式。
李铮穿着银甲,腰间挂着卫青送的青钢剑,站在箭楼前。身后是密密麻麻的百姓:汉人农妇抱着孩子,匈奴降兵光着膀子,乌桓汉子扛着猎枪,连商队的伙计都挤在最前面。阿古达扎着羊角辫,举着个竹制的小喇叭,喊:“大家安静!将军要说话了!”
人群渐渐静下来。李铮摸着城墙上的青砖,指尖掠过刻着“元狩二年 阴山堡军民共建”的字迹——那是去年冬天,他和士兵们一起刻的。风掀起他的披风,露出里面的蜀锦内衬,上面绣着“飞将军”三个字,是王二昨天刚送来的。
“乡亲们。”李铮的声音不大,却传遍了整个城堡,“昨天,右贤王带着五千骑想打楼烦城。可他不知道,楼烦城的城墙比白羊城还结实,守将王勇的部下都是精锐;他更不知道,我们的飞骑营能翻山越岭,烧了他的粮队。”
人群欢呼起来。一个匈奴孩子举着个馒头,蹦跳着喊:“将军!我爹说,烧了粮队,匈奴就不会来抢我们的馒头了!”
李铮笑着点头:“对。因为我们有铁壁——不是石头做的铁壁,是你们的锄头、你们的弓箭、你们的心意做的铁壁。”他指着箭楼上的红绸,“今天,我们要挂陛下赐的‘铁壁’墨宝。这两个字,是陛下对我们的信任,也是我们对北疆的承诺。”
阿古达跑过去,一把扯下红绸。阳光照在卷轴上,“铁壁”二字苍劲有力,像两把剑插在城墙上。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士兵们喊:“铁壁固!人心齐!”孩子们跟着喊:“飞将军!守边疆!”
丘力居挤到前面,摸着卷轴上的字,说:“将军,这字比我们乌桓的图腾还威风!以后我要让我的儿子也学汉字,写‘铁壁’!”
“好。”李铮握住他的手,“等秋天,我们一起打伊稚斜,让他知道,北疆的铁壁不是好惹的。”
仪式结束后,李铮带着阿古达和几个士兵,去看阴山堡的屯田区。春天的草原上,草芽刚冒出来,像铺了层绿色的绒毯。屯田区里,匈奴降兵和汉人农把式一起翻土,乌桓的妇女带着孩子,蹲在田边捡石头。
“将军!”一个匈奴妇女站起来,手里抱着个婴儿,“这孩子昨天刚满月,我给她取名叫‘汉儿’!”
李铮蹲下来,摸着婴儿的小脸蛋:“汉儿,好名字。以后要像你娘一样,做北疆的主人。”
婴儿笑了,吐着泡泡。旁边的乌桓妇女说:“将军,我家孩子也想学汉字,能不能让阿古达教他?”
阿古达蹦起来:“行!明天我就去乌桓的部落,教所有孩子唱《铁壁》歌,写‘汉’字!”
李铮望着他们,心里像喝了杯温酒。他想起去年冬天,匈奴降兵还缩在帐篷里,不敢和汉人说话;乌桓人还在草原上流浪,被伊稚斜抢了牛羊。现在,他们一起翻土、一起养孩子、一起唱《铁壁》歌——这就是融合的力量,这就是铁壁的根基。
中午,王二的商队到了。他跳下马,手里举着个木盒,跑过来:“将军!你看!这是长安的绣娘做的,上面绣着你烧粮队的样子!”
李铮打开盒子,里面是块蜀锦,绣着:一个将军骑着马,身后跟着飞骑营,正在烧匈奴的粮队,黑烟滚滚,匈奴士兵乱作一团。旁边绣着一行字:“飞将军烧粮,右贤王退兵。”
“王老板,这蜀锦多少钱?”李铮笑着问。
“不要钱!”王二摆手,“这是长安百姓的心意。他们听说你烧了右贤王的粮队,都夸你是‘北疆的保护神’。现在中原的茶肆里,都在唱你的歌:‘北疆有个李飞将,铁壁挡在阴山上,烧了粮队退匈奴,汉匈百姓齐欢畅!’”
李铮把蜀锦挂在书房里,望着上面的图案,想起稽粥和屠耆的捷报。昨天晚上,稽粥回来,手里拿着个匈奴的头盔,说:“将军,这是屠耆砍下来的,他说要留着当纪念。”屠耆站在旁边,脸上带着笑,手里还攥着个馒头——那是阿古达给他的,说“奖励你当斥候”。
“将军!”门外传来稽粥的声音,“屠耆来了,他说要给你看样东西!”
李铮抬头,看见屠耆跑进来,手里拿着张羊皮,上面画着漠南的地形:“将军,这是我画的漠南地图,标了右贤王的粮队路线、稽落山的位置,还有匈奴牧民的聚居点。以后再打漠南,我能帮你找路!”
李铮接过羊皮,上面的线条歪歪扭扭,但标注得很清楚:“屠耆,你做得好。以后你就是飞骑营的斥候队长,带十个兄弟,专门负责打探漠南的消息。”
屠耆眼睛亮得像星星:“将军,我一定好好干!等秋天打伊稚斜,我要带斥候队,先找到他的王庭!”
“好。”李铮拍着他的肩膀,“等你找到了,我给你记头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请大家收藏:(m.20xs.org)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