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返回营地,蒋甜甜看3个“泥人”回来,先是吓了一跳,随即咯咯笑个不停。李娜帮忙把沉重的黏土卸下来,堆放在木屋旁一处平整、干燥的空地上,还用芭蕉叶盖好,防止被雨水淋坏。
下午,营地彻底变成了一个手工作坊。聂思思无疑是绝对的主力。她先是取出一部分黏土,加入适量的水,开始反复地捶打、揉捏。这个过程被称为“练泥”,目的是去除黏土中的气泡,增加其密度和韧性,这样烧制时才不容易开裂。她瘦弱的手臂不停地用力,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王超和陈威则成了她的助手。王超利用沉船工具里的锯子和凿子,加工出一套简单的木制陶艺工具,比如修坯的刮板、刻画纹路的竹签等。他还和李娜一起,用一块厚木板和一根削尖垂直插入地面的木棍,制作了一个极其简易的慢速转盘。虽然比不上电动转盘,但比纯手捏已经进步了太多。
陈威力气大,负责帮聂思思搬运大块的泥料,以及按照她的要求准备不同湿度的黏土。
聂思思先是用手捏法做了几个小碗和杯子的坯体,找找手感。然后,她坐在简易转盘前,将一团和好的黏土放在转盘中心,用手蘸水,轻轻推动转盘,随着转盘缓慢旋转,她的手指灵巧地触碰泥土,一个规整的圆碗雏形渐渐显现出来。她全神贯注,眼神专注,仿佛在进行一场艺术创作。
直播间里,观众们欣赏着这原始而充满智慧的手工过程:
“思思太厉害了!这手法,有点专业陶艺师的感觉了!”
“有了转盘就是不一样,看这碗坯多圆!”
“超哥这辅助工作也到位,工具都配齐了。”
“慢工出细活,期待烧出来的成品!”
“感觉他们不是在求生,而是在搞艺术创作了。”
接着,聂思思开始挑战这次的主要目标——一个大陶缸。她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先将泥料搓成粗长的泥条,然后一圈圈盘绕上去,慢慢筑高缸体。每盘绕一圈,都用木拍轻轻拍实,并用水抹平接缝,确保缸壁厚度均匀。她还特别加固了缸底和缸身的结合处。这个过程非常耗时,需要极大的耐心。
与此同时,王超带着陈威,在远离木屋和下风口的地方,选址开始搭建一个新的、更大的陶窑。这次他打算用采集来的石块垒砌窑体,设计成馒头窑的样式,下部是火膛,上部是窑室,中间有窑箅分开,这样热空气流通更顺畅,温度更容易升高。他们挥汗如雨,搬运石头,和泥砌筑,一个更加专业的陶窑渐渐有了雏形。
李娜则一边负责营地周边的警戒,一边继续研究那本航海日志。她试图从那些模糊的图表和符号中,找到关于岛屿季节、气候、乃至那个危险山谷的更多线索。
那只雏鸟,现在已经能熟练地短距离飞行了,时不时扑棱着翅膀在营地上空盘旋几圈,发出清亮的鸣叫,然后落回屋顶或附近的树杈上,用它那双淡黄色的锐利眼睛扫视着四周,仿佛在帮李娜一起站岗放哨。它对营地似乎已经产生了归属感。
傍晚时分,夕阳给营地镀上了一层金色。几个碗、罐的坯体和那个寄托了厚望的大陶缸坯体都初步完成,被小心地放置在阴凉通风处,等待自然风干。
新的石头陶窑也垒起了半人高,明天再加个顶就差不多完成了。每个人都累得腰酸背痛,身上不是泥就是汗,但看着这一天的劳动成果,心里都充满了满足感和期待。
王超看着眼前的一切:阴干中的陶坯、堆积如山的优质黏土、初具规模的新陶窑、坚固温暖的木屋、袅袅的炊烟(聂思思在用新香料准备晚饭)、以及那只在夕阳余晖中独立枝头的矫健雏鸟,心中感慨万千。
这里,正在从一个勉强栖身的求生营地,一点点地朝着一个功能齐全、充满生活气息的“家”的方向蜕变。他们不仅是在活下去,更是在努力地生活。
当然,那份航海日志带来的隐忧,依然存在,像远处海平面下可能存在的暗礁。但至少此刻,第四十七天,他们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点点夯实着生存的基础,照亮着前行的路。未来的挑战或许严峻,但他们已经不再是刚登陆时那般脆弱无助了。
(第四十七章 完)
喜欢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