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威对这些理论的东西有点头大,记云形记得抓耳挠腮,但听到观察动物和感受闷热,倒是来了兴趣:“这个好!这个实在!看海豚蹦跶谁不会啊!”
聂思思心思细腻,她更关注细节:“书上说不同季节盛行风不一样,我们现在这个季节,主要是刮什么风?对我们往东走有利吗?”
李娜根据书中的理论和这段时间的实际观察,分析道:“按书上说的纬度和我们感受到的温度变化,现在应该算是夏末秋初。这一带常见的盛行风是东南风或东风。如果我们要向东航行,理论上应该是顺风或者侧顺风,比较有利。但也要警惕突然的天气系统变化,比如北下来的冷空气,或者热带气旋的残余影响,那可能会带来完全相反的风向。”
王超把这些信息牢牢记在心里,晚上睡觉前都在脑子里过电影似的复盘。他开始有意识地记录每天的风向、云状、气温和海面情况,试图找出一些规律。这份谨慎和好学,让李娜暗暗点头。
战术刀和打火机也迅速融入了日常生活。锋利的战术刀取代了笨重的石斧和骨刀,处理食物、切削木材效率大增。防风打火机更是彻底解放了人力,再也不用小心翼翼地守护火种,随时都能升起一堆旺火,安全感爆棚。
高能量营养棒则被王超严格管控起来,作为应急储备粮,只有在进行重体力劳动(比如摇淡化器、修补船只)后,或者外出探查食物短缺时,才会每人分发半根。这东西热量高,体积小,是应对突发状况的底气。
就在龙国小队埋头苦练内功的时候,直播间的镜头里,其他国家的选手们,也呈现着不同的生存画卷:
北极熊国的三位壮汉,果然如观众所说,还在跟无边无际的森林较劲。他们似乎不满足于现有的木屋,正在砍伐更粗壮的树木,企图建造一个看起来更像堡垒的大家伙。
另外两人则负责狩猎和采集,毛子特有的彪悍和耐力让他们在陆地上依然混得风生水起,食物储备看起来相当充足。他们的营地周围,甚至还用削尖的木桩做了简易防御工事,显然是防备着可能存在的猛兽。
巴巴羊国的5位选手,则将“团结就是力量”发挥到了极致。他们找到了一种韧性极强的藤蔓,日夜不停地编织,不仅做出了更结实耐用的渔网、背篓,甚至还尝试编织简陋的蓑衣和草席。他们的营地总是洋溢着一种互助友爱的氛围,虽然物资不算丰富,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知足和乐观的笑容。
约翰牛国的几位“绅士”,依旧保持着他们的“优雅”。他们的营地选址在一处风景优美的淡水河边,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钓鱼。用自制的鱼竿,穿着虽然破烂但依稀能看出原本剪裁得体的衣服,坐在河边,一坐就是一天。偶尔钓上大鱼,还会互相举着木杯(里面大概是煮开的水或草药茶)致意,仿佛在参加一场乡村垂钓派对。他们的生存看起来波澜不惊,缺乏进取心,但似乎也自得其乐。
而一些选择更具侵略性策略的国家队伍,则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比如某个岛国的选手,似乎一直在尝试制作更大的木筏,目光频频投向深海,不知是想要探索更远的海域,还是……在打别的主意。
这些画面一闪而过,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文化、不同性格下的求生百态。相比之下,龙国小队目标明确、技术积累、团队协作的模式,显得格外突出和高效。
时间就在这种充实的准备中悄然流逝。王超的“航海日志”已经记了厚厚一沓,主要是天气观察和船只调试记录。
李娜不仅吃透了《基础航海气象学》的基础内容,还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和预测。
陈威把船上的每一个绳结都检查加固了一遍,船舱里的物资摆放得井井有条。
聂思思用收集到的柔软干草和兽皮,给每个人都做了更厚实的鞋垫和护膝,以备长时间海上航行所需。
蒋甜甜则成了大家的开心果,用贝壳和彩色石子摆出各种图案,给略显枯燥的学习和训练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船,被反复测试和微调,越来越顺手。
人,通过学习和磨合,越来越默契。
知识和装备,这两把“刀”被磨得越来越锋利。
这天傍晚,夕阳把海面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王超和李娜并肩站在船头,看着平静的海面。
“李娜,根据你这几天的观察和书上的说法,接下来几天天气怎么样?”王超问道。
李娜极目远眺,观察着天际线的云彩和风向标(一根绑着布条的树枝)的摆动,沉吟片刻说:“未来三到五天,应该都是以这种晴好天气为主,风向稳定,东南风。海浪也不会太大,是个难得的‘好天气窗口’。”
王超点点头,目光投向东方那一片深邃的、即将被暮色吞没的蓝色,那里藏着回家的希望,也藏着未知的风险。
“磨了这么久的刀,是时候看看,到底利不利了。”他轻声说,语气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
李娜没有接话,只是同样望向东方,眼神坚定。她知道,最终的决策,即将到来。
(第八十五章 完)
喜欢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