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选择了 “通勤场景”—— 他每天上下班要坐 1 小时地铁,对流动灵韵最熟悉。走进测试场,地面泛着模拟地铁车厢的淡灰色光泽,灵韵像地铁进站时的气流,时而快时而慢。陈默闭上眼睛,回忆着地铁里灵韵的流动轨迹:吸气时捕捉窗外掠过的灵韵,呼气时让灵韵顺着呼吸进入丹田,2 分钟后,他清晰感受到灵韵在体内形成闭环,举手示意通过。
在 “写字楼场景” 测试场,来自陆家嘴的金融分析师张颖,一开始没能适应密闭环境的低灵韵浓度,3 分钟快结束时,她想起办公室里的灵韵绿植 —— 平时她会对着绿植练习吐纳,于是调整呼吸,借助测试场角落的灵韵盆栽,终于在最后 10 秒感受到灵韵流动,成功通过。
三个场景共设 40 个测试单元,每个单元可同时容纳 40 人,每小时可完成 人考核。截至第二天中午,6.8 万考生中,4.2 万人通过第二关,通过率 61.8%—— 这个比例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为上海的灵韵覆盖更均衡,都市人群虽日常接触灵韵的场景多元,但灵韵感知基础普遍较好。
第三关:体质适配关 —— 动态检测,适配都市人群体质特点
三楼 “体质适配区” 的 30 台 “灵韵体质检测仪”,针对上海都市人群 “久坐多、运动少、精神压力大” 的体质特点,新增了 “灵韵抗疲劳度” 和 “精神专注力” 两项检测指标,与原有 “体质强度”“灵韵容纳量”“经络通畅度” 共同构成五项指标,更全面评估都市人群的修仙适配性。
陈默走进 5 号检测仪,与他同组的有程序员、教师、医生,都是典型的都市职业人群。检测开始后,淡紫色灵韵光罩笼罩全身,15 秒后,屏幕显示数据:
陈默:体质强度 1.4(略低于标准 1.5,因久坐),灵韵容纳量 2.1,经络通畅度 78%(略低,因办公族常见的肩颈堵塞),灵韵抗疲劳度 85%(高于标准 80%,常喝灵韵咖啡),精神专注力 90%(高于标准 85%,日常用灵韵冥想减压)—— 三项达标,两项略低。
“两项略低的指标可通过‘灵韵办公操’临时调整,1 小时后可重测。” 工作人员递给他一张二维码,扫码即可观看针对办公族的灵韵拉伸操,“重点拉伸肩颈和腰椎,能快速改善经络通畅度;再喝一杯灵韵薄荷茶,可提升体质强度。”
陈默按指引在旁边的 “灵韵放松区” 练习操,又喝了一杯薄荷茶,1 小时后重测:体质强度提升至 1.55,经络通畅度达到 81%,五项指标全部达标。“没想到针对办公族的方法这么管用,以后上班也能练。” 陈默笑着说。
体质适配关采用 “动态检测 + 针对性提升” 模式,30 台仪器每小时可完成 2400 人,截至第二天深夜 10 点,4.2 万考生中,2.5 万人通过考核,通过率 59.5%—— 这个比例虽略低于河南,但考虑到上海都市人群的体质特点,已属理想,也印证了 “新增指标” 的必要性,避免因传统体质标准错失有潜力的都市考生。
第四关:心性测试关 —— 职场情景模拟,适配都市人群心性挑战
四楼 “心性测试区” 的 25 个灵韵情景舱,全部采用上海都市人群最常面临的职场与生活情景,摒弃了传统的农耕、工匠情景,更贴合他们的认知与经历:
职场情景:团队合作修炼灵韵功法时,你的方案与领导冲突,且你的方案更高效,是否坚持沟通?(测试沟通能力与原则性)
生活情景:通勤时发现有人灵韵紊乱,影响周围乘客,你是否愿意暂停赶路,帮忙平复?(测试责任心与应急意识)
国际化情景:与外籍同事合作修炼,对方的灵韵习惯与你不同,是否愿意包容并寻找融合方法?(测试包容度与协作能力)
陈默走进 12 号情景舱,职场情景浮现时,他想起自己上次在项目组的经历 —— 当时他的方案更优,通过数据化沟通说服了领导。这次他选择 “用灵韵模拟数据,直观展示方案优势,同时尊重领导的决策流程”,灵韵记录显示 “沟通能力:优秀,原则性:良好”。
生活情景中,他选择 “立刻上前帮忙”—— 上海地铁里常有灵韵应急志愿者,他也曾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国际化情景里,他想起与皮埃尔的合作经历,选择 “先了解对方的灵韵习惯,再找到双方都适应的节奏”,最终心性评估为 “优秀”。
来自外企的 HR 李娜,在国际化情景中犹豫了 —— 她担心文化差异会导致冲突。情景舱外,苏晴恰好巡查至此,紫色仙元轻声引导:“包容不是妥协,而是在差异中找到共识。你可以把职场中的跨文化沟通经验,用到灵韵协作中。” 李娜茅塞顿开,调整选择后,评估改为 “合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带着八位嫂嫂流放请大家收藏:(m.20xs.org)带着八位嫂嫂流放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